在第9个全国低碳日来临前夕,国内专业本地出行及生活服务平台——哈啰出行于今天发布了其2020年度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哈啰共享两轮出行所服务的全国用户累计骑行240亿公里,共计减少碳排放约66.7万吨;同年哈啰完成对约3万辆单车的绿色再生和无害化处理;累计为近40万人提供全职或零工运维岗位,直接和间接为产业上游企业创造超5万和20万个就业岗位。
在当日公布的这份《哈啰出行202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哈啰出行执行总裁李开逐指出,哈啰正以出行为原点,为用户提供覆盖短中长距离的多种出行服务,与行业伙伴共同成长,打造普惠出行全生态;以科技为核心,积极守护用户出行安全与信息安全防线,依托平台技术力量来支持城市的安全与规范运转。
倡导全民绿色出行,助力行业零碳未来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哈啰单车已入驻全国超460城(含县级市),用户累计骑行184亿公里,累计减少碳排放量50万吨;哈啰助力车进入全国逾400城,用户累计骑行56亿公里,减少碳排放20.4万吨;扣除哈啰助力车耗电所涉及的碳排放3.7万吨,哈啰共享两轮共计减排66.7万吨。
凭借天然的业务属性优势,哈啰积极打造基于共享两轮服务及顺风车合乘的公众绿色出行场景,利用互联网平台影响力,联合社会各界积极呼吁和助推绿色低碳出行成为全社会的“新时尚”。在全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哈啰于2020年年内在各地与地方监管机构、社会团体、大专院校、企业联盟等举办了近百场团体骑行活动,尤其在世界环境日、世界无车日等标志性节点,哈啰的一场场民众公益活动从未缺席。
作为城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哈啰单车的第一责任方,哈啰从创立之初便高度重视对每辆单车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绿色管理,尤其关注回收再生处理这最后一环,始终遵循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哈啰共完成对约3万辆报废单车的拆解和分类,进行绿色再生和无害化处理。
2020年11月,哈啰面向近400家合作企业发起了“绿色质造公约”,之后又于2021年3月在共享出行行业内发布首份碳中和倡议书,呼吁全行业推动绿色发展、促进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
推动高效平等出行,严守用户安全防线
通过此次年度报告,哈啰方面阐述的另一个重要主张是,包容的城市需要高效、平等、多元的出行方式,而出行的安全是其基础支撑。
哈啰的共享单车和共享助力车,弥补了中短距离出行缺口,实现轨道交通接驳功能,切实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报告指出,在路面车辆和运维团队的背后,哈啰通过“哈啰大脑”这一全业务生态决策中心来驱动智慧运营,实现运力最大化,从源头避免单车过量投放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此外,去年哈啰旗下全量两轮车接入北斗定位服务以进一步提升实时定位精度,为更精准的车辆供需预测和精细化调度提供底层技术保障。
报告透露,为给用户出行每一程保驾护航,哈啰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融入产品安全理念,在服务全过程中守护用户的人身安全。从子品牌“小哈换电”推出八重安全保护的小哈超级锂电池以及三重安全设计的智能换电柜,到在各地积极响应公安部“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并为共享助力车配备安全头盔,再到顺风车平台对每次行程前中后全流程安全管理并落地安全月专项活动,哈啰正尽力在每个细节上为用户严守安全防线。
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反哺上游生态伙伴
报告指出,共享出行行业逐渐走向规范化,受益的不仅仅是骑行共享单车的用户。哈啰在前行过程中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提供创新的社会用工模式,为社会经济注入新活力,同时,哈啰所代表的新经济业态正驱动和反哺着传统制造业。
过去几年里,哈啰的平台运营、技术研发、客户服务等团队的规模随业务拓展而不断壮大,同时也催生了包括车辆调度、车辆维修等在内的新型就业岗位,让更多人在共享业态中获得稳定就业。就业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首要关切,也是共享出行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哈啰已累计为近40万人提供全职或零工运维岗位。
哈啰虽是互联网平台企业,但业务属性又决定了其与传统两轮制造业的密不可分,哈啰对后者的反哺,是新经济与传统行业携手同行的典型案例。据报告估算,哈啰每年拉动两轮制造产业上游伙伴企业创造产值上百亿元,直接为上游创造超5万就业岗位,间接创造超20万就业岗位。哈啰致力于通过“精益辅导”在内的多种手段协助提升上游制造企业的精益管理能力,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2020年上半年疫情之下,哈啰一方面释放稳定订单提升产业信心,一方面推出“产业伙伴援助计划”,援助产业伙伴尽快满足复工条件并协助解决招工难等问题。
据了解,此份报告是哈啰出行发布的第二份可持续发展报告,也是哈啰成立四年多来首次将公司的社会责任贡献总结成模型,精准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企业向国际成熟商业组织迈进的重要一步。在这份报告中,哈啰初次尝试收集完整的ESG(环境、社会与治理)量化绩效,向各利益相关方全面展示企业发展状况。
作者:张晓鸣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