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生活又回来了。今天零点,浦东川沙新镇心圆西苑小区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5000多名居民告别了封闭管理,回到平常的生活轨道之中。
特殊的14天给整个小区带来了太多的改变。在心圆西苑的志愿者大群里,一个又一个志愿者冒出来吐露心声:“解封了,我们志愿者的微信群不散”“我会修车,大家的车子两周没发动了,有什么问题我来帮忙”“等整理好所有的战‘疫’照片,我们一起办个摄影展吧”……
一场战“疫”凝聚成一股众志成城的力量,湿透的防护服、发烫的手机、红肿的手指关节,还有一遍又一遍优化的核酸检测采样方案……这些共同的付出和守护,化为这座城市充满爱与温暖的生动剪影。
“三剑客”记录下14天点点滴滴
心圆西苑的摄影“三剑客”——闵勇、沈捷、张伟昨天一整天都在忙着给所有的志愿者拍工作照片,留下他们在战“疫”一线最后忙碌的身影。
“从一开始的58人到现在的398人,社区的这些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每个人都在为5000多名居民尽心尽力提供服务,”回想起14天来的点点滴滴,闵勇心中有着太多感动,“封闭管理之前,小区里基本都是车来车往,大家也没有太多交集,但经过这一次14个日日夜夜的共同奋斗,志愿者们都已成了兄弟姐妹,整个小区的凝聚力也更强了。只要有人在群里喊一声,要修水龙头的、修电脑的、修电视机的,都能立马有人主动给你解决。”
“三剑客”是同住在心圆西苑的浦东摄影家协会会员,之前却互不相识。小区封闭第一天,他们不约而同拿着专业摄影器材,走出家门来到志愿者的工作现场,三个同道中人立即就走到了一起,组成摄影小分队。
每天拍照、修片,持续工作15个小时以上的高强度让沈捷一度累到直不起腰来,但绑上腰带,他又出现在第三次核酸检测采样的现场,扛着20多斤的器材奔前奔后,“腰确实还是有点不利索,但一定要有始有终。”
小区封闭前,闵勇刚买了新的摄影器材,14天拍下来,足足累积了70G的照片和视频素材,“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用‘三剑客’拍的照片办一个小型展览,让所有的小区居民都来看看,这段特殊的时期自己是如何走过的。”
当然,在完成这个心愿之前,他还有一件事要做——给自己尚未满两岁的娃洗个澡,“忙了整整14天,现在小区解封了,我得先好好陪陪他。”
“感谢志愿者”成了居民统一的话语
昨天中午,闵勇又赶着跑去拍了一对志愿者,“她们太不容易了。上次我来拍视频,两个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还要扛起一桶桶矿泉水,有一刹那几乎都要跪倒在地上了……”
闵勇口中这对“太不容易”的志愿者正是陈双和张晓君两名“90后”,她们从8月8日开始就负责给发现确诊病例的那栋楼运送物资,每天上午11点半、下午5点半共两次。
送快递和外卖,听上去就是一件体力活儿,再加上防护服,护目镜上还全是雾气,那就更加困难了。每一次,两名姑娘都要提前一小时把所有的物资根据不同楼层贴上小纸条,归好类,再逐层配送到每家每户的门口。
“每次都要送四五十份快递,要是有点外卖食物的,我们就会尽量先送,”陈双说,这几天送得最多的是矿泉水,印象最深的一次,两人前前后后给一户送去了8桶水和4桶油。
尽管送完物资,脱下防护服,总免不了浑身湿透,但陈双和张晓君却从没有打过退堂鼓,“我们报名的时候就没有想太多,既然小区需要志愿者,两个人搭个伴就上了。有时候搬重物一个人力气不够,我们一起扛也都坚持了下来。”
昨天下午5点半,两位姑娘为那栋楼最后一次送去物资,虽然居民们还不知道她们的名字,但在微信群里,“感谢志愿者”成了大家表达心意的统一话语。
作者:唐玮婕
摄影:袁婧 川沙新镇提供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