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疾控中心的年轻小伙选上业委会主任,为社区居民送上“硬核”防疫锦囊;95后美容师每月公益“练摊儿”,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队”的服务;青年律师“组团”与街道结对,成为居民的“头号”加梯顾问……在虹口区,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青年“三进”(进物业、进业委会、进小区)已经升级到了2.0版,越来越多的青年主动走进社区,立足本职发挥所长,在“办实事”中实现青春价值,用专业“治”力点亮居民“微心愿”,用青春“治”力提升城区软实力,努力探索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在团市委和虹口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虹口团区委聚焦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2019年底开始向广大青年开展“三进”活动。如今,青年“三进”已在全区所有街道全面铺开,全区1700余名机关青年干部、45支青年团队下沉社区,参与解决社区问题达2000余件,全区青年业委会委员、物业青年骨干人数较一年前均实现翻倍增长,丰诚虹口物业等一批“两新”组织积极成立基层团组织。日前,青年“三进”启动“学党史办实事”青年建功竞赛,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三进”工作的实施方案》,虹口团区委还与上海团校正式签署《青年“三进”助力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合作协议,将依托专家资源,为青年“三进”提供理论指导和创新,推动青年社区治理模式走出一条“示范路”,打造几个“样板点”。
机关青年立足本职,赢得双向“获得感”
青年“三进”推进以来,社区里的青年身影多了起来。尤其是来自于区里各个机关的青年,他们始终以居民、社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聚焦重点、难点、痛点问题,助力打开社区工作新局面。
韩若冰是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是水木年华小区首位80后业委会主任。他刚上任不久,就碰到了新冠疫情。作为“三进”青年,他积极联动居委、物业,把专业知识用到实处:率先启动小区测温、禁止快递入内、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等防疫措施,同时通过业主微信群组建了20多人的小区防疫志愿者队伍,并发布自己整理的居家防疫“锦囊”,及时对不实信息辟谣。每晚下班后,他还对电梯及公共部位再次消毒,筑牢小区防线。“青年参与社区治理,‘获得感’是双向的。”他说,防疫期间,居民需要专业人士的及时指导,而他也从居民那里获得了更多信赖和暖意,并带动了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投身小区建设。
与韩若冰一样,80后虹口检察院检察官刘庆也是一名下沉社区的机关青年干部。在与居民的交流中,他了解到该小区由于开发商施工纰漏,曾发生过多次高空坠物,居民人心惶惶。他立即与同事启动公益诉讼程序,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帮助居民解决了大难题。事后,检察院的“三进”青年们还起草了“高空坠物隐患问题处理流程图”,为高空坠物的责任划分和履职提供范本。
青年团队服务社区,实现居民“微心愿”
今年以来,由社会各界力量组成的青年团队也加入到虹口青年“三进”的队伍中,他们多是来自区域化团建共建单位、基层团组织、非公经济组织,以及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8所高校的团员青年。这些“成团出道”的青年也以自己的一技之长,用“微心意”实现社区居民“微心愿”。
“95后”司献凤是青年“三进”团队川北美匠青年突击队的主力队员之一,她也是全国技术能手。司献凤所在的上海紫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虹口团区委区域化共建单位,今年起,公司组织青年参与“三进”,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利用休息时间每月定点提供公益服务。在一次服务过程中,几位阿婆和司献凤聊天时提到周围老年居民多,多有腰椎疾病。在后一次公益服务中,司献凤就特地准备了艾灸,实现了阿婆们的小心愿。
上海市远东律师事务所青年突击队也是青年“三进”团队之一。团队通过每月开展“夜门诊”“市民驿站”法律咨询等活动,定期开展主题法律讲座。年轻律师们还与多个涉及加装电梯的街道结对,成了居民“24小时在岗”的加梯法律顾问。
作为改革开放后建设的首批居住大区之一,曲阳路街道以党建带团建促社建,通过整合青年所在行业资源优势,联动专业团队打造更高效的为老服务、便民服务,让老小区焕发新活力,提升善治软实力。
作者:单颖文
虹口团区委供图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