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梅雨季的上海,无缝衔接进入“三伏天”。家住闵行区华漕镇的朱阿婆却“闲不住”,天天往外跑。她的目的地正是家附近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这里有好多‘伙伴’,比在家里开心多了,”朱阿婆说。在上海,长者日间照料中心有个亲切称谓“托老所”。越来越多老人像朱阿婆一样选择“入托”,不仅能与“同龄人”交流沟通、告别“精神空巢”,更能借由专业课程延缓衰老速度,过上更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上海,户籍老年人口占比达36.1%。深度老龄化正重塑这座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记者从今天市人大举行的《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执法检查启动会上获悉,多项涉及养老的民心工程项目实施已过半。譬如,年内新建5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已完成35家);新增200个社区老年助餐场所(已完成133家);新增5000张养老床位(已完成3555张)等。让养老服务更可及、更便利,正成为“十四五”期间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
从“一键通”到“手机课”,数字化改变养老生活
数字化怎样改变你我生活,在“三伏天”的上海,或许会有更深感触。动动手指、触摸屏幕,人们不必在烈日下焦灼等待,从预约挂号到叫车出行,统统都可“一键”搞定。
“叮铃铃……”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北汪小区,居民洪阿姨的家里响起一阵铃声。它来自处于“试水期”的“为老服务一键通”终端设备。接通后,洪阿姨收到来自长宁区智慧为老服务平台的贴心提醒,“您的看病时间请不要忘记,预约挂号已完成。”确认信息后,洪阿姨还预约了一辆出租车。几分钟后,车辆来到家门口,洪阿姨笃定地搭车前往医院。
在城市全面推行数字化转型的上海,老年人也正一步步跨越鸿沟,成为数字红利享有者。“手机课”,是当下上海老年人间正当红的全新社交话题。今年初,“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首次被列入上海市实事项目,目标为100万人次。如今,时间过半、任务完成也已过半。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目前已服务51万人次。
这个夏天,许多住养在机构的老年人还可“解锁”新体验——线上问诊、药品快递到家。针对郊区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能力弱的现状,上海正试点推进互联网医院进养老院。目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已与松江四家养老院合作,轻度患者无需“折返跑”,在手机上便可轻松完成在线咨询、线上问诊,药品还可“直配”养老机构。下一步,这一举措有望在全市层面逐步实施。
定期发布监测结果,让市场重新审视评估养老护理员
这几天,连续拉响的高温预警,让体感温度持续飙升。正午时分,在外走上一圈就大汗淋漓。但越是遇上极端天气,有一群人的作用就格外凸显——养老护理员。老人们降低外出频次,种种生活刚需,都需依靠专业的养老护理员队伍实现。
赵琼琼,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一名“95后”养老护理员。入行近6年,她曾有过委屈之时,甚至动过离职的念头。不过,与老人朝夕相处培养下的感情却一直让她割舍不下。有一次,她请假没去上班。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就看见一位老人坐在电梯厅。她朝小赵挥挥手说:“你昨天怎么没来啊?”那一刻,赵琼琼开始相信,所有的默默付出,都会有回报。
“老年护理领域的医护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一定要积极研究制定更多政策鼓励更多年轻人进入这一领域,”市人大代表朱爱琴此前在《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审议过程中如是说。
据悉,《关于建立养老护理员薪酬等级体系的指导意见》目前已出台。不久前,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还发布了2020年度工资监测结果。在监测过程中,统计人员在本市不同机构类型、运营模式、地区属性的养老服务机构中选取120个监测点,涉及养老护理员逾3万人次。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通过发布监测结果,有利于引导更多养老服务机构合理确定护理员薪酬待遇。
存量设施改造更新,刚性指标确保“家门口”服务
炎炎夏日,吃西瓜、摇蒲扇,这曾是上海老人们最为熟悉的市井生活。城市更新之下,他们如何重拾往日充盈的社交生活?
被视为上海养老服务领域“基本法”的《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施行已满百天。其中特别谈及一项刚性指标——“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应当不低于常住人口每千人四十平方米”。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透露,为将这一刚性指标压实责任,其正与市规资局共同编制新一轮的“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25年)”。在保障养老用地基础上深化“用房管理”,完善老旧住房改造、城市更新、乡村集中居住过程中的养老设施建设要求和配套政策,加强存量空间利用、社会资源供给、医疗服务支撑。
这些年,一个有趣现象正在郊区农村发生。原本计划用以乡村振兴的产业项目时常就不自觉规划上了养老服务。“这就是农村老百姓最真实的需求,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奉贤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试点的一个养老社区项目正源于产业振兴规划,其最初牵头者是主管农业的部门。项目推进中,他们逐渐发现,农村养老需求与产业振兴并不能割裂看待。在不少业者看来,农村养老社区并非简单的养老院,更类似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型养老社区,其意在让老年人“住得近、住得起、住得惯”。
近日,上海还出台了《关于鼓励利用农村存量资源开展改造乡村长者照护之家试点的意见》。未来五年内,将继续在农村地区夯实组有“点”(睦邻点)、村有“室”(标准化老年活动室)、片有“所”(托老场所)、镇有“院”(养老院)的四级设施网络。
作者:王嘉旖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