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国数字经济正迈向以新基建为战略基石、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产业互联网为高级阶段的新时代。作为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论坛之一,第八届中国产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今天在宝山区开幕。各界专家围绕AI+制造、工业数字化转型等产业互联网发展核心问题探讨分析。
与会专家提出,从数据规模、算力技术等核心指标来看,中国已迈入产业互联网的“黄金发展期”。实践中,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硬件终端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操作系统等软件平台仍有发展空间。要加速实现数据、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充分流通,真正形成适合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全生态。
“数字化,既可重塑传统产业,也能促成裂变式增长,”宝山区委书记陈杰表示,将充分利用论坛溢出效应和辐射作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线新经济,为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赋能。
不仅构建产业链,更要打造全生态
过去十年,是产业互联网迅速发展攀升的十年。这方面,上海无疑是“先行者”。
早在2011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工业互联网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高新民带领团队经过8个月调研,提出“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要并重发展”。这一论断为宝山区挂牌成立全国首个“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奠定了重要基础。
如今,宝山区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探索愈加成熟丰富。今天举行的产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上,“宝山区经济数字化转型十大示范场景”公布,其中包括宝钢股份、上药康希诺等多家企业,应用场景涵盖钢铁、医药等多领域。
在高新民看来,产业互联网要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生态。“要为创新思想提供充足的土壤、阳光,使其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他说,该生态体系不仅要适合草根型创新企业,也要与研究机构、高校、政府等不同主体相适配。特别要注重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包括行业联盟等。“政府部门可担当‘总设计师’,激发更多市场主体潜力、活力。”
基于共同需求,创新建设“数据社区”
当下,上海正全面推进城市整体数字化转型,其基础就在数据。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把握住了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命脉。
有专家提出“领域数据空间”这一概念。这像是数据领域的“社区”。基于共同需求、共同场景,各主体在政策制度支持、约束下,共同建起共享、共用的“数据社区”。
“当下的算力大多是分布式的,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各自掌握,却并未整合,集中使用,”在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兼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陶大程看来,数据的价值就在于流通。他判断,“超级深度学习时代”即将到来。届时,只有构建起超级模型生态系统,才能处理多模态数据。
当算料、算法、算力都迈入全新阶段,陶大程认为,这将催生新的生产需求、应用场景、商业模式。譬如,在智慧文旅方面,多种语言之间的精准转译、古文字的识别或许都将迎来新可能。
机器人是“终端”,终极目标是互联互通
在产业互联网发展中,机器人始终是热点。它相当于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终端”。
“机器人由机器人制造”,在发那科企业厂区,超3000台智能机器人进行24小时连续生产,每月生产近1.5万台机器人。据总经理钱晖介绍,其开发的机器人产品系列多达数百种,可覆盖几乎所有的制造业应用场景。
虽然体型、功能不一的机器人看来十分“酷炫”。但仅拥有这些硬设备还远远不够。“这些机器人最终要实现互联互通,就需打造数字化信息网络,这才是产业互联网的‘终极目标’,”钱晖透露,公司正研发探索“云雾边缘三层网络系统”。机器人在终端产生的大量数据并非直送云端,而是先在雾端、边缘端进行预分析、预处理。这不仅将大幅减少云端算力压力,也能提高数据运行效率。
同样是围绕产业互联网发力,不少创新企业将目光瞄准了“小众赛道”。譬如,专注于工业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库柏特。公司创始人李淼介绍,其主要通过工业软件平台,让更多机械臂变得更智能、易操作。“降低机器人使用门槛,正是为了让产业更好发展。”
作者:王嘉旖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