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全球疫情仍在蔓延,气候问题亟待解决,贫富悬殊未见弥合,全球各国都将目光聚焦在了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议题之上。ESG理念的普及,有力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发展。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在此背景下,7月2日,以“金融向善——可持续金融发展展望”为主题的首届中欧绿色金融论坛正式举行。
据介绍,论坛旨在创造和传播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前沿思维,促使更多中欧金融MBA校友和在校生成为企业社会责任践行者与“金融向善”的推动者。
论坛伊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战略学教授张维炯在致辞中表示,绿色金融既是金融行业应尽的职责与使命,也是促进金融行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今年恰逢中欧FMBA课程成立十周年,作为一所商学院,中欧一直积极推动和普及绿色金融领域的相关课程和理念,相信在越来越多人的参与下,绿色金融行业一定会越来越成熟,中欧绿色金融论坛也将成为论道绿色金融发展的良好平台。
随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中国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芮萌就“绿色战略,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绿色金融的内涵建立在绿色经济基础上,主要是用金融的方法和手段来促进绿色经济的实现。而实现绿色经济的核心,是将环境的外部性内化,这将使生产和消费向绿色行业和绿色产品倾斜。此外,芮萌教授表示达到“碳中和”有三条路径,第一是碳定价,第二是技术的创新,第三是社会的治理。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影响力指导委员会委员马蔚华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企业家最大的社会责任。在演讲中,他梳理了社会责任的起源和发展状况,反思了“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对人类社会带来的种种挑战,解读了金融投资在社会投资中的演进过程。在马蔚华看来,面对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的目标,企业挑战和机遇并存。只要企业弘扬企业家精神,眼前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困难是能够战胜的。
澳新中国行长、澳新银行大中华区总裁黄晓光从产业角度出发,以“金融助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发表演讲,在他看来,“碳中和”过程中,中国碳排放量将减少近90亿吨。未来30年,中国能源进口可能减少95%,将有百亿万计的投资集中在新的产业、新的技术。作为银行来讲,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变革,对业务和经营都将产生巨大影响。金融行业作为媒介机构,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有大量可做出贡献的空间。
后续进行的圆桌论坛就“金融向善”展开热烈探讨。在与会者看来,绿色金融前景可期,但同时也任重道远,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绿色金融的法治化、制度化也都需要加速推动。嘉宾们对绿色金融的未来发展保持乐观,相信金融向善,只要久久为功,咬住青山不放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者:张天弛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