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五年,宛平剧院将于6月23日再次启幕,不妨来这座“上海之扇”品一品戏曲的魅力!
据了解,整体设计造型取意海派玉雕,外部体量简洁凝厚,立面宛如徐徐展开的中国折扇,内部空间灵活多彩,色彩素雅,创造出立体化的中国园林式空间体验。
剧院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在占地面积不增加的基础上,使用面积比初建于1988年的老剧场扩大3倍。地上5层、地下3层的不同观演区错落叠放,包括996座的大剧场、262座的小剧场,还有“戏·聚空间”多功能演艺厅、影音体验中心、150平方米专业排练厅等文化空间,将成为上海地域文化和中国戏曲繁荣发展的标志性建筑。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项目经理周泓一表示,该项目是沪上第一个全钢结构剧场,采用钢框架+屋盖桁架结构体系。一般的剧场用钢结构做顶,柱子为混凝土,但在宛平剧院的场地更加狭小,项目东侧地墙距红线最短距离约2.6米,基坑几乎撑满用地范围。南侧红线外为东安五村小区,东侧红线外场地为船舶工艺研究所,基坑北侧红线外为中山南二路及内环高架。周边道路下市政管线多。钢结构搭建不同于混凝土,能最大程度避免对周边居民的扬尘影响。
攻坚克难,螺蛳壳里做道场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项目部分别对围护施工、降水施工、土方开挖过程进行了详尽的保护措施。为保护基坑,项目严格按照“分区、分块、对称、平衡、限时”的原则指导开挖施工,单块土体的开挖支撑的总施工时间控制在24小时内,单根钢支撑的开挖支撑时间控制在12小时内,以控制围护结构的位移和坑底回弹,确保周边居民楼、高架及相应设施的安全。
实施“信息化”管理,地下施工期间,严密监测围护结构和土体变形,在重点保护建筑设置监测点以监测其水平位移、垂直沉降变化观测围护结构的变形,防止由于围护结构变形过大而发生渗漏现象。同时,成立周边环境应急抢险小组,编制紧急施工预案,在施工现场准备一定的抢险物资及机械设备,以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发生。
完善管理 创优技术筑精品
有经验的工程师能在传统平面图纸中发现净高问题,但剧院类的展演类建筑往往存在多种安装精度要求极高的设备设施,结构复杂多变,常有变截面或者斜板等构件,并且观众席区域净高不断变化,无法在传统平面图纸内进行有效检查和发现。项目部深化BIM模型应用,使用BIM进行净高分析,极大减少了人力成本。在大量机电管线、舞台机械设备、检修马道、装饰吊顶等均集中在剧场舞台顶部及侧面马道上利用三维可视化设计手段将结构、建筑、机电、装饰等各专业模型进行叠加,进行碰撞检测、场景预演,及时对错综复杂的管线安装进行设计优化,创建更加合理直观的布置方案,有效提高一次安装的成功率,减少返工。同时,BIM技术应用到现场交底中,也提升了沟通效率和准确性。
宛平剧场声学要求高,为此,项目部在安装阶段针对各类管线穿墙穿楼板,采用防火隔声封堵;针对机房,采用浮置基础,在浮置基础上又加上钢制弹簧基础达到双层减震效果,避免产生噪音和震动,保障各功能分区的声学效果良好。
场内优质工程,场外民心工程
项目地处徐汇区核心地段,周边商业、居民密集,扰民与民扰问题突出,安全文明施工要求高。项目部以安全、文明施工作为重点目标,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常态化,处理协调好各方面关系,真正做到“场内优质工程,场外民心工程”。在场地四周重要道路路口处派专员协助交通协管员进行交通指挥,避免发生车辆拥堵现象。施工期间,协调小组定期主动地邀请居民代表听取意见,并积极响应。
项目严格执行有关夜间施工的规定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一是全封闭式施工并在南侧居民小区侧围墙上方设置隔音防噪屏。垃圾由专人清理,施工中所排出的废浆、废土全部在晚上外运。二是水泥等粉细散装材料采用室内(或封闭)存放或严密遮盖,卸运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扬尘。选用环保型低排放施工机械,并在排气口下方地面浇水冲洗干净,防止排气产生扬尘。三是教育工人注意文明形象,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日常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选择性能优良的设备与施工工艺。车辆的灯光尽量避免直射,严格控制粉尘污染等。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障宛平剧场改扩建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作者:史博臻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徐晶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