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国第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文物映耀·百年征程”——2021年浦东新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文博宣传月”主题活动在三林老街举行。
开幕仪式上,第八批区级非遗共4项获得颁牌,分别为:书院镇文化服务中心申报的民间文学“书院故事”,上海匠心玉文化传承中心申报的传统技艺“海派玉雕(炉瓶器皿)”,新场镇文化服务中心申报的传统技艺“绞圈房营造技艺”,合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报的传统医药“顾氏中医疗法”。
至此,浦东新区各级非遗项目达到83项,继续保持全市前列,进一步夯实了浦东的文化家底。
书院故事深深根植于人民生活,有强烈的地方语言特色,主要有滩涂、地名、历史、人物、民俗等类型内容。书院故事很早就闻名全国,并有“全国故事看上海,上海故事看南汇,南汇故事看书院”之说。1965年,当时的书院乡被评为上海市故事先进乡。随着书院故事不断传承发展,其中包含的滩涂记忆、生活智慧、民俗习惯,都对下一代产生寓意深远的影响。
绞圈房是上海乡村传统民居样式,基本型制是单层建筑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型,两侧或后侧有栏脚屋,且四边屋面相搭接绞连,整体上形成一个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建筑空间。绞圈房的整体营造法式脱胎于江南传统民居,又由于地处东海之滨,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及生活生产习俗的需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顾氏中医来源于合庆本土中医世家,传承九代。族人世代精研古典医药典籍,擅用经方,对各类疾病的预防、诊疗,肌体养生、康复等均有独到见解,对肿瘤等疑难杂症及术后调理亦有研究,特别是在治疗功能性疾病方面颇有心得。
海派玉雕(炉瓶器皿)工艺为海派玉雕技艺中的精华部分,作品突出规整性、故事性、工艺性、艺术性,以稳重典雅的造型、古朴精美的纹饰、富有浓厚的青铜器趣味,在中国玉雕行业中享有盛誉。这项工艺,自花长龙老艺人首创以来,已传承百余年,共传承四代。近20年来,创造的炉瓶器皿件就有百余件之多,比前四十年积累的艺术品总数还多很多。
在三林老街的非遗展位上,非遗传承人张俻与他的学生现场展示海派玉雕(炉瓶器皿)工艺。用玉石制成的茶壶质地温润,用手机背后的照明灯照在底部,透过薄胎就能映出光来,令人啧啧称奇。张俻说,海派玉雕的艺术特色就是海纳百川,把全国各地的玉雕技艺容纳在一起,并推陈出新。
在现场,各类非遗项目及传统民俗活动,包括浦东绕龙灯、锣鼓书、卖盐茶等你方唱罢我登场。浦东木雕、江南传统民居木作技艺、石雕等展位上,手工艺人都拿出了看家本领,让市民大饱眼福。而牛肚咸菜、三林酱菜、龙潭酒酿、下沙烧卖等美食让人垂涎欲滴,品味“舌尖上的非遗”。
时近端午节,现场还举办了包粽子比赛和传统龙舟展示活动。
此次活动融合了非遗保护与文物保护,推出了“行走三林”三林非遗、文物旅游线路。在专家带领下,市民行走在三林老街上,参观沿途的三林名人廊、三林民俗馆、龙狮会馆、三林绣庄等场馆,近距离感受三林古今交融的人文风貌。
本次活动在三林老街设主会场,各街镇文化中心、各项目保护单位为分会场,同步开展活动。此外,浦东首次利用“浦东文化”抖音平台全程直播主会场活动,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联动。“浦东记忆”小程序也于6月12日改版上线,让市民能随时随地线上感受浦东的历史文化底蕴。
作者:唐玮婕
摄影:朱泉春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