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来的是一本父母留下的记录簿,它记载了我们党在解放上海前夕的部队动员报告,也记载了党对解放上海后的方针政策,”与共和国同岁的流沙玲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这天带来了一样珍贵文物。
虽然记录簿并不厚,但短短几页就勾勒出解放上海时的生动历史场景。记录簿中写下了解放军的进城纪律、进城后如何与地下党联系,也详细描述了如何保护好水电煤、怎样团结工人和广大知识分子,确保上海安全顺利地过渡。
让流沙玲印象最深刻的是,记录簿还详细记录下了军管会的运作。彼时,为确保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顺利运转,军管会工作人员有的进报社,有的进金融机构。流沙玲父亲接受的任务是接管上海的电影系统,包括戏曲单位、各大剧场、文化市场等。当时,几乎都是个体演员。于是,他们一家一户地把各个演员剧团联合起来进行思想工作教育宣传培养,再建立党支部。
这段珍贵的历史以文字形式保留了下来,也让流沙玲与父亲有了一次超越时间、空间的心灵交流。一直以来,流沙玲都知晓,父亲有记录文字的习惯。前段日子,在家整理东西的她不经意间翻找出了父亲的这本记录簿,觉得十分有价值。于是,她作出了一个决定——将这本记录簿捐献给中共一大纪念馆。她说,这本记录簿对青年人的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可以在革命教育和精神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嘉旖
摄影:张伊辰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