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纪念馆今天正式开馆。项目建设历时两年,其间,负责该项目主体设计的华建集团工程建设咨询公司设计团队倾注大量心血,反复推敲方案,既凸显庄重性和纪念性,又保护历史街区和城市风貌。从一砖一瓦用材选择,到墙面外观细节雕砌,再到与周围街区和谐相融——今天,华建集团相关负责人一一解读了项目建设的诸多巧思和细节。诠释了该项目如何实现:大体量与小尺度、现代实用与历史风貌的和谐相融。
街区肌理:地上部分被分解为多个独立建筑,避免破坏小尺度氛围
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选址位于上海新天地东侧太平桥公园内,紧邻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市中心最热闹、最具代表性的开放旅游街区之一。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地下深约10米,地下展陈面积约3300平方米。
项目基地东侧为超高层办公楼、现代商业综合体及太平桥绿地;西侧是包含中共一大会址在内的成片石库门历史街区,这两侧的城市肌理截然不同。如此“新与旧”的碰撞下,设计团队最终选择了融合方案,尊重原有城市风貌与尺度、建筑造型体现石库门特色,又与周边街区环境融合一体。
以一大广场为中心,南侧为新馆主楼,主楼首层为门厅、过厅及其他公共空间,北侧为新馆辅楼,辅楼首层为游客服务中心、报告厅等。
新旧建筑在修缮过程之中完美契合。纪念馆地上功能部分被分解为多个独立建筑,避免大体量建筑单体破坏了小尺度的街区氛围。设计还沿用了原有兴业路、黄陂南路的道路结构,在道路的尽端设置开放的市民广场,打通兴业路与太平湖之间的视觉通廊,保持了街道立面的延续性。
临湖景观:更新式设计兼具红色记忆与城市森林,可品可阅读
新馆东侧紧邻太平桥公园,广场的景观设计与太平桥公园整体绿化提升方案相结合。比如设立了450平方米左右的集散广场,场地划分灵活,可供节假日举行各类仪式等活动。广场直通太平湖,营造出景观视觉通廊。
广场上旗杆高度为19.21米,旗台简洁大方、尺度适宜。旗台采用汉白玉,是设计团队在北京房山找到的老料。旗杆底部设计了31片花瓣,象征着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花瓣又由56个石榴籽紧紧包围,象征了56个民族大团结。
广场沿水驳岸以柔化绿植为主,打造亲水绿色平台及缤纷花台,建筑周边配置六十多棵珍贵乔木、灌木、花卉,一年四季鲜花不断,营造欢乐祥和的景观氛围。
太平湖景观提升项目中,设计环太平湖塑造景观,形成百种花卉植物、百米长的八仙花带、百棵枫香等色叶树种,体现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华建集团党委副书记夏冰介绍:太平桥公园原来种植的树林较密,这次改造设计团队做了软性生态化处理,将一些珍贵树种保留,绿化更自然,不论从哪个角度看空间尺度都很适宜,与中共大一纪念馆相得益彰。
入夜,太平湖新建的喷泉景观将有灯光音乐演绎,共有五大乐章,以东方红开篇,还有评弹等海派特色乐章。兼具红色记忆与城市森林的更新式设计,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街景花园,为市民呈献一道可阅读、可品味的城市风景线。
外墙装置:将传统造型元素抽象解构片段重组,寓意旭日东升
“母题提炼、符号重复”,这是一大纪念馆外立面的设计特点。通过反复重现形成特征符号,使新馆立面既能融入周边城市风貌,符合文化传承,又能表达新建建筑的精神意向。
石库门作为基地周边的区域象征,首先被确定为母题设计的蓝本。设计团队调研了中共一大会址以及周边石库门建筑,归纳出半圆形红砖拼花拱券、圆心雕花装饰、浅色(门框)石箍等特征元素。
石槛石柱石横梁,箍住双扇实木门,这是海派建筑石库门最大的特色,更是其名称的源起——石箍。夏冰介绍,中共一大会址的石箍系一种名为金山石的珍贵石料,为了在新馆复刻外观,团队寻访了很多地方,最终在苏州一家工厂找到了现存的最后一批石料,“对方听说是用于建造中共一大纪念馆,毫不犹豫地将收藏的金山石老料倾囊而出。”
设计团队将传统造型元素抽象解构,进行片段重组,生成母题。母题保留了红砖拼花拱券,并对拱券线脚加以简化;拱券圆心位置采用装饰混凝土材料雕刻半圆形几何线条,造型象征旭日东升,寓意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从这里启航;原有门框抽象为壁柱与凹槽,保留石库门的结构。建筑转角部位的母题上增加铜质壁画,主题为党史中六个重要历史阶段,增加纪念建筑的故事性。
入口门洞:“五开间”辅以艺术感,展现“两个百年”
为满足大客流人群集散的功能要求,纪念馆入口门洞的设计为高4米、宽13米,远远大于周边石库门建筑的门洞尺寸。设计团队最终采用“五开间方案”作为入口设计:门头采用红砖拼花装饰,与周边石库门建筑相呼应;大门对称布局,大气庄重,中高两低;中间较高的三个开间为展馆的实际出入口,较高开间上方题馆名;两侧较低的辅开间为金属艺术装饰;黑色铸铁装饰以图形抽象的方式,展现上海过去和未来“两个百年”的城市故事,未来将成为游客拍照合影的标志性打卡点。
此外,根据周边环境风貌,纪念馆外墙采用青砖面嵌红砖线条的形式,在色彩与材料质感上体现传统氛围。立面的大面积灰色部分采用了窑厂新烧制的砖材,并选用了灰色的勾缝剂来调节立面整体颜色。新馆立面的红色线条部分,采用了回收利用的红色旧砖,并调配专用的补色剂与增强剂,力求新建筑的红色与周边建筑系出同源,原汁原味。
屋顶重置:保留上海印象“第五立面”,完善现代建筑设施安防
设计团队还考虑到了建筑的“第五立面”——屋顶。此次充分发掘了第五立面的设计,既保留了上海印象,又通过屋面来解决现代建筑功能的设备安放问题。
项目紧邻历史风貌保护区,坡屋面的设计尺度遵循街区原貌。屋面构造和用材,既要保持与历史风貌相融合,又要符合新建建筑安全、美观、适用的原则。设计团队进行了建筑屋面的构造创新,在大厅屋顶开辟了天窗,将自然光线引入大厅。
同时将平屋面穿插设置在各个坡屋面之间,作为设备平台的预留场地。设计有遮挡网架,在不影响设备运转使用的同时,无论从地面或是高处观察建筑,都不会看到明显外露的设备管线。
设计团队通过对苏州、安徽、宜兴三地的若干砖窑及材料厂家的实地考察,反复比选屋面瓦材、地砖、山花的材质和颜色,进行多次校对后,确定最终用材。
根据新建建筑的消防及后勤需要,地面设置三处疏散楼梯及附属用房,为了让这些配套建筑尽量减小体积,将其隐秘在景观绿化中。坡屋面放置易于维护的种植绿盘,绿色屋面使整个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
作者:占悦 周辰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