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江川路,是老一辈人熟悉的“一号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闵行地区曾崛起上海首个工业卫星城,聚集了著名的“四大金刚”——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上海锅炉厂、上海重型机器厂,挺起了新中国的“工业脊梁”。随着时代发展,曾创造时代辉煌的老闵行转型“新江川”,成为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和主战场。
这条光荣与梦想之路,正成为闵行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生动而鲜活的教材。29日,闵行区举办迎接建党百年红色徒步活动,300余名市民组队通过打卡、趣味问答等形式用脚步丈量历史,重温“四大金刚”及背后历久弥新的精神,在这堂特别的行走党课中感受前辈们敢闯敢干、勇当开路先锋的初心使命,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香樟一条街”串起昔日“四大金刚”和今日科创地标
“我是汽轮机厂的老职工,见证了当年78天建成‘一号路’的奇迹,看到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我非常自豪。”老闵行居民杨德福,早早为全家人报名参加徒步活动,带着正在上中学的女儿近距离走进大国重器,感受这段光荣的奋斗史。
如今香樟林立的江川路,承载了“四大金刚”前辈们创下的诸多“第一”——第一台双水内冷机组、第一套火力发电机组、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套核电机组等等,填补了中国工业多项空白,也诞生了“首创精神”“扁担电机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
▲1982年出厂的一台“扁担电机”。
在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展示区,一台老电机吸引着大家的目光。“这是1982年出厂的一台‘扁担电机’,现在还能正常使用。”电机厂党群工作部主任潘东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电机厂帮助广东顺德糖厂进行技术改造,面对新方案时,糖厂厂长有些担忧,“榨糖季节一到,农民们会用几千根扁担送来新鲜甘蔗,如果新设备上不去,他们会拿扁担把工厂砸得稀巴烂。”时任电机厂厂长李文华当即保证,“万一发生那种情况,你打电报来,我一定赶到顺德陪你一起挨扁担。”就这样,全厂职工勇挑重担,加班加点顺利完成生产。1983年元旦,万里副总理在《经济日报》创刊号上撰文,高度赞扬上海电机厂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命名为“扁担电机”精神。
“今天重走江川路,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工业数十年来的蓬勃发展,与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密不可分。”区人大代表钱天信,也是“四大金刚”下属企业的老职工,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正是这段历史、这股子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不断前行。
除了“四大金刚”,当天的徒步打卡点还包括闵行经济开发区、上海航天设备总厂、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上海交大、零号湾等特色地标。近年来,江川路上又兴起大零号湾创新创业集聚区,聚集医疗机器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先进产业。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亲身感受这些科创地标的“创新密码”。
定制区域“行走党课”,让遗址遗迹活起来,文化地标热起来
据悉,为讲好“一号路”的故事,江川路街道在前期深入挖掘老闵行“四大金刚”工业历史资源、以闵行开发区为龙头的先进制造资源和“大零号湾”智能制造资源,梳理了25个红色阵地串珠成线,打造“红色打卡地”路线,同时组建劳模宣讲团、“江理传诵”宣讲团,设计“香樟路上的共和国印迹”等人文微党课。
此次徒步活动是江川路“红色打卡地”路线首次面向市民开放,令人欣慰的是,参赛者中不仅有对“四大金刚”历史如数家珍的老一辈居民,还有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前来行走、感悟。闵行区文旅局局长杨继桢告诉记者,将联合各相关部门进一步挖掘、梳理老闵行地区工业旅游资源,进一步打造市场化的红色旅游路线,让遗址遗迹活起来,文化地标热起来,以生动的实践特色吸引更多人来打卡。
依托区域历史资源量身定制“行走党课”也是闵行区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的一大亮点。据悉,该区已推出“红色阵地、学史惠民、学史促发展”三条学史路线和初心红、生态绿、科创紫“三彩”人文行走路线,并融合系列党课,使党史学习教育走进课堂、企业、社区,形成特色品牌。“让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切身感受到建党百年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从而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不断前行的动力来源。”区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作者:周渊
图片:胡军华、赵立荣摄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