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有女性参与吗?第一个女党员是谁?这些疑问都在今天举行的上海市妇联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得到了解答,现场还号召全市妇联干部、妇女骨干、各级执委、旗手典型都行动起来,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妇联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中国妇女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息息相关。”在1921年前后,已经有一批优秀妇女投身其中。在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陈雁的讲述中,一幅中国妇女不断奋进的画面由此展现。从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代表,中国妇女以自身的特质与魅力做出了贡献。
据悉,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上海市妇联将开展“我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在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中更好凝聚妇女群众,实施“五大行动”:女大学生就业扶持行动,开设海鸥系列课程,帮助女大学生实现从学校人向职场人的转变;女性健康关爱行动,成立上海女性身心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推出女性身心健康系列课程和项目;妇女权益保障行动,落实困难妇女帮困实事项目,以实际举措维护妇女权益、帮助困难妇女;困境儿童帮扶行动,深化“邻家妈妈”项目、“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精准开展困境儿童关爱帮扶工作;家庭成长赋能行动,开展“红色传承 家风流芳”主题活动,加强各级妇联阵地建设,深化“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引导广大家庭在了解百年党史中厚植家国情怀。同时,编制党史学习教育视频课程;深化“百千万巾帼大宣讲”;开展“建党百年”申城巾帼寻迹微行走;编撰出版《巾帼传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杰出女性(1921-1949)》;开展“巾帼心向党 奋斗新征程”长三角妇女共绣党旗活动;开展“巾声有约 致敬百年”声音作品志愿宣讲活动,用100个声音作品为党庆生。
作为市妇联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上午,市妇联党组中心组成员走进平民女校,向先辈先烈先驱致敬,回顾我党培养妇女干部、开展妇女运动工作的历史,重温妇女工作的初心,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与学习党史、学习妇女运动史结合起来,在学习妇女运动史中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巾帼力量,守护好妇联人的精神家园,切实增强推动男女平等进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上海,是妇女运动的重要发源地。在静安区延中绿地内,一排有着百年历史的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曾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学校。1921年,陈独秀和李达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认为需要培养一批妇女骨干以领导妇运工作,于是开始了妇女解放运动实践的尝试。这所在上海创办“平民女校”便由此而来,该校以“养成妇运人才 开展妇运工作”为宗旨,李达担任校务主任,其夫人王会悟协助办校。
之所以称为“平民学校”,一方面这里是平民求学的地方,而另一方面因为这里是有着平民精神的女子成长地,希望平民女校发达起来“实现我们理想中所盼望的妇女运动之花。”正是在1922年2月10日,一批女性走进学校,也走进了历史。
彼时,平民女校招收30余名学员,年龄差别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而学校注重分层教育,采取因人施教的办学模式,分别设立高级班和初级班。同时,实行半工半读,学生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参加学校组织的手摇洋袜组、毛衣勾结组、缝衣做鞋组,制作的产品对外销售,通过劳动来补贴日常学习费用。为拓宽学生视野,平民女校还安排每周两个小时的演讲,拓展女性的眼界、提升女性的觉悟。如王一知、丁玲、王剑虹、钱希均等人都从这里走出去。
1922年底至1923年初,学校因许多兼职的革命活动家无暇顾及和经费不足等原因停办。尽管只开办了8个月,但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初的一批妇女同胞敢于挣脱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独立、自由和真理的精神。2002年9月,平民女校原址被上海市妇联命名为“上海妇女教育基地”。巾帼故事,也就这样一代一代相传。
作者:占悦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