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走向尽头,你会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告别?今天,青浦区福寿园,一场普通人的音乐会令人动容。来自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的300余名成员汇聚于此,用音乐向他们10位选择生态安葬的战友作别。
时间倒回至1989年11月7日,一篇名为《上海,有家癌症患者“俱乐部”》的报道将这个特殊群体推向社会大众。30多年过后,从当初的十几位成员,如今这个“俱乐部”已经拥有了近万名会员。在这里,人们学会的“特殊技能”是微笑面对生活。
音乐会上,一个个美妙音符飘扬在希爱林的上空,也将“抗癌战士”们乐观豁达、因爱同行,笑对生活的积极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从独唱、合唱到音乐叙述等,每个节目都来自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的“爱友”们自编自演。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音乐和生命息息相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名为‘生命’的乐曲,”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袁正平说,他们是一群平凡的人,但是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不同的生命故事。用歌声表达对“爱友”的思念与问候,这是对他们生命价值的最大肯定。乐葬礼仪式后,10名战友在亲人的陪伴下以花坛葬的形式归于自然,安眠于上海福寿园希爱林中。
花坛葬是一种绿色生态安葬方式,占地面积仅0.05平方米。上海福寿园总经理助理陈贝琦表示,这些“抗癌战士”在生命终止的一刻,选择用节地葬的方式来践行和推动现代殡葬的改革,他们的精神值得钦佩。小小一块铜牌亦不失庄重简朴。
16年来,希爱林凝聚着社会各界慈善人士的心血,这处生命教育基地在今后仍将发挥它积极的作用,向社会传递生命教育的正能量。活动中,上海福寿园公益发展基金会还代表企业向上海市癌症俱乐部捐赠希爱基金,向他们的大爱精神表达敬意。
作者:王嘉旖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周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