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创新城不锈钢先行启动区中国钢铁博物园数字技术体验中心效果图
作为“南北转型”的一隅,宝山正以南大、吴淞为核心承载区加快推进自身转型步伐,在“比学赶超”中抢抓开局。今天上午,宝山区推进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三年(2021-2023)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提出关键指标到2023年要实现“倍增”。与此同时,南大核心承载区功能开发框架基本形成,吴淞核心承载区转型发展初具规模。
剖析这些列在“倍增”项中的数据,几乎都与科创相关。譬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超6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超1800家;境内外上市(含科创板)企业数达30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累计增长50%。由此,未来三年内,宝山区将全力构筑起创新主体活跃、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功能突出、创新生态优良的科创中心主阵地。
吴淞创新城不锈钢先行启动区效果图
补强创新链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行动计划指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等深化合作,共同建立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新增科创板等上市企业20家。到2023年,宝山区还将集聚50家证券、创投基金、会计、法律等金融投资服务机构,为科创企业提供从设立到上市的全过程服务。
历来以工业见长的宝山区,为何要在此布局“资金链”?“任何一个创新成果都需要大量投入,更好地撬动资本市场有助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宝山区区委书记陈杰这样解读。未来三年,宝山区还将鼓励和支持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本市政策性担保基金以及银行、保险等机构深化“银行+信保+担保”合作模式,探索建立信用保险保单融资风险补偿机制,降低科创企业融资成本。
行动计划特意强调“做大做强大学科技园”,其具体体现为“一园多校”。不止于区域内的上海大学,大学科技园更要对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甚至囊括一些海外名校。到2023年,打造出10个具有品牌辨识度和特色显示度的大学科技园核心功能载体。这些载体不仅是“投资人”,更是科技成果和产业化的“链接者”,打通从“实验室”到“流水线”的创新链路。
“这些大学科技园还要跟各类要素不断融合互通,打造产城融合的‘新样本’。”宝山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刘建中表示,以正在建设的环上大科技圈南片区为例,其将增补高等级服务设施,推进蕰藻浜沿岸科创转型,打造充满人文活力的水岸风貌和科创港湾。由此,创新元素将融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多小型众创空间、孵化器将成为活力因子,嵌入生产生活之中。
吴淞创新城特钢先行启动区科创产业项目效果图
集聚头部企业,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
一个地区要释放出更大发展空间,“转型”无疑是必须抓住的关键词。吴淞创新城,这个曾被锅炉水流淌过的老工业区,如今正迎来焕新时刻。两个一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正加紧建设中。到2023年,这里还计划引入50家以上以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等为主的功能性项目落地,加快形成规模化创新产业集群。
“未来的区域竞争,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要做强创新集群,通过龙头企业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上海吴淞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筹备组组长王家道表示。在他看来,宝山区在工业制造领域已积累独特优势,未来他们将针对现有产业引进相关研发机构,补强产业链、补好创新力,让制造产业更好“提档升级”,使经济产出效率最大化。
“我们将不断加大补贴力度,用‘真金白银’换来企业的研发投入、创新能力,”刘建中表示。宝山区还定下了一个关键指标:到202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借此,他们希望能撬动起整个社会的创新力,让科创成为区域转型的亮眼底色。
作者:王嘉旖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周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