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新年,家住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的老人们有了更多期待——服务于社区老人和白领的“社区食屋”将正式运营;陕北乐龄家园的“微日托”站点也完成装修,即将投运。通过盘活社区现有服务设施和资源,更多社区老人将在家门口享受到细致温情的养老服务。
今年3月,《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将正式施行,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到2022年,上海计划新增100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新增400家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完成数不少于1万户。
“嘀……”掏出随身的敬老卡,75岁的沈老伯立时享受到了菜单价七五折优惠。自助称量、智能结算……越来越多智慧餐厅出现在沪上大大小小社区中。它们不仅让老人们在前端得实惠,更在后端生成个性化需求标签。谁爱吃时蔬,谁需要低糖餐饮,种种数据统统汇入“城市大脑”,让老人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舒适。
在日常居家场景,适老化的种种巧思也一一呈现。“政府补贴+企业让利+老人自负”模式,为老人们提供了300多种产品,更将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撬动整个适老化产业发展。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袁楠说,“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转变,更多老人能享有更有质量、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作者:王嘉旖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