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沉者为金。跨越烧钱补贴的上半场大战,中国两轮共享出行市场回归理性。用户至上、深耕技术、重视运营的企业得以留存、壮大,构造出中国两轮共享出行市场稳定的竞争格局。
同时,科技对中国两轮共享出行产业的赋能作用愈加明显,维度横跨硬件、软件与场景化整体解决方案。科技,成为两轮共享出行企业赢得存量市场的王牌。
中国两轮共享出行产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路径?如今又形成怎样的局面?科技如何赋能中国两轮共享出行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上下游将各自扮演怎样的角色?
由粗放式增长转换为智能化体系搭建
两轮共享出行工具主要包括共享单车与共享电单车。自2015年创业潮形成以来,在市场刚需及资本推动下,大量企业涌入两轮共享出行赛道。历经新玩家层出不穷的膨胀期、大量共享单车企业相继倒闭的幻灭期与行业趋于冷静的复苏期,2020年开始至今,两轮共享出行行业正在进入政企共建共享的3.0时代。
从企业层面看,哈啰出行、美团单车与青桔单车脱颖而出,成为当下中国两轮共享出行产业的头部企业。亿欧智库发布的《中国两轮共享出行产业科技转型升级》研究发现,中国用户对两轮共享出行已颇具认知,超7成用户对共享单车持满意态度。从细分满意度来看,哈啰出行长于骑行舒适度,青桔单车领跑单车健康度,三家企业各有优劣。从市场层面看,两轮共享出行正在解决城市交通痛点,已经成为城市交通闭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科技对两轮共享出行产业的赋能作用开始凸显。借助智能化硬件、大数据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两轮共享出行产业由粗放式增长转换为智能化体系搭建。硬件层面,智能轮毂锁、4G终端、超声波传感器开始“上车”;软件层面,智慧系统、智能调度与智能派单开始施展身手,对于城市管理痛点的停车,各运营企业也都从技术和智能角度做出引导,助力城市管理;借助科技的赋能,两轮共享出行场景化整体解决方案开始落地,两轮共享出行企业的运营效率与用户使用感受得到提升。此外,两轮共享出行产业的科技化开始反哺两轮出行制造产业,助力后者加速智能制造升级。
两轮共享出行产业链趋于成熟
两轮共享出行产业链日臻成熟,横跨上游零部件供应、整车供应、通信服务、定位服务、充换电服务,中游两轮共享出行服务,与下游支付服务、运营服务、维保服务、平台开发合作等。同时,两轮共享出行用户规模呈现递增的趋势,华东地区是共享单车百度指数最高的地区。
《报告》显示,两轮共享出行企业流量入口呈现多元化趋势。除APP外,小程序已成为用户享受两轮共享出行服务的重要入口。据亿欧智库测算,2020年1-6月两轮共享出行APP与小程序活跃用户规模总体呈现逐渐递增之势。其中,哈啰出行领跑两轮共享出行月活用户数,2020年11月的总体月活用户规模达到7232万人;青桔单车的小程序月活量领先,2020年11月的小程序月活用户规模达到4167万人。
细化到共享电单车赛道,自《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将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纳入目录以来,共享电单车发展前景愈加明朗。同时,换电模式已经成为中国共享电单车行业的一大发展重点。相较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的运营门槛更高,对政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提出了要求。
分析人士认为,两轮共享出行市场规模仍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2020年,中国两轮共享出行市场规模将达到310亿元。同时,两轮共享出行企业已经具备造血能力,商业模式愈发清晰,行业发展可持续。
三个机遇、一个挑战、四个趋势
亿欧智库认为,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有利于两轮共享出行产业发展,政府相关规划管理措施已陆续出台;新基建与智能交通相结合,也将从信息、融合与创新三个维度对两轮共享出行产业产生“1+1>2”的效果;同时,骑行正在打通其他消费场景,两轮共享出行企业迎来全新增长点。但就共享电单车而言,部分地方政府对发展共享电单车仍然持谨慎态度。如何克服共享电单车的运维难题,将是企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两轮共享出行的绿色、低碳、环保属性,是其获得长期良好发展的底层逻辑之一。随着市场盈利模式得到进一步验证,结合科技转型升级、精细化运营与用户质量提升等多维利好,部分两轮共享出行企业有望实现盈利;共享电单车的广阔需求亦不可忽视,据亿欧智库预估,截至2025年,共享电单车投放规模存在700万辆增长空间;最终,两轮共享出行将成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持续赋能智慧交通体系。
作者:徐晶卉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