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一证”审批模式写入《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为张江开辟专章……法治保障正在成为浦东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加速器”。为确保制度长效化,市人大今年还将《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简称《决定》)实施情况列为本年度重点监督工作之一,并将相关情况报告提请今天举行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
在不少专家学者看来,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二者之间相辅相成,才能良性互动。《决定》的出台以及后续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补充,使得浦东新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系列首创探索得以固化、保留。更有力度的执法检查也能让改革开放举措在更大范围内落实落细,真正为城市发展“赋能”。
据了解,党中央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此次执法就是梳理总结浦东新区一年多来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相衔接的成效与经验,助推新一轮改革开放,”市人大法工委处长范征表示。
上海中心大厦,刚启动试营业的J酒店已然成为文旅新地标。不久前,这座云上酒店拿到了一张极具纪念意义的证照——首批具有全国范围法律效力的《行业综合许可证》。一张薄薄证照背后所代表的“一业一证”改革,正成为上海各部门政策集成的“实践范例”。在《决定》出台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市高院等多部门积极跨前一步,出台多项相关政策文件。数据显示,自浦东新区探索“一业一证”改革试点以来,覆盖行业从首批10个拓展至43个,总体实现审批时限压减90%,材料压减70%,填表要素压减超60%。
“一切都在提速”,这是来自张江科学城的市人大代表陆晓炜的切身感受。她用四个“度”来形容一年多来的变化——高度、速度、密度、浓度。顶尖大科学设施集群代表着“高度”;五年经济总量翻番的“倍增计划”代表着“速度”;各种要素资源集聚代表着“密度”;科技创新代表着“浓度”。法治保障下,作为上海“十四五”期间重要增长极的张江科学城还将迎来黄金发展机遇。“过去一些产业不敢落地张江,主要是因受限于空间承载力。”陆晓炜透露,张江科学城有望在现有基础上“扩容”,腾挪出更多承载空间,助力产业提质增能。
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不仅要宜业,更要宜居。在浦东新区居住多年的市人大代表施政认为,“二次创业”的浦东所追求的高水平改革开放,也可以解释为政策法规与全新载体之间的更“适配”。这不仅体现在产业发展之中,更显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点滴里。与浦西一江之隔的浦东曾被人们视为“生产性更强”。面临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业态,浦东新区怎样丰富城市生态圈,满足更多人的审美趣味?施政认为,这将是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中亟待破题的内容之一。
作者:王嘉旖
编辑:单颖文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