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轨道交通18号线一期南段(航头站~御桥站)已顺利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具备全自动运行初期运营条件。在开通试运营前,工程建设及运营单位将对全线各项设施设备进行进一步综合系统调试及各项演练,确保开通试运营后以最佳的运营状态服务市民乘客。
线路纵贯城市东中部腹地,途经浦东新区、杨浦区、宝山区,南起航头站,北至长江南路站。本次计划开通初期运营的是一期南段,自南向北依次设航头站、下沙站、鹤涛路站、沈梅路站、繁荣路站、周浦站、康桥站、御桥站8座车站,其中御桥站与既有11号线换乘。18号线一期南段开通试运营后,将方便沪南公路、御青路沿线的市民乘客,通过换乘11号线进入轨道交通网络。
车站装修实现工艺与艺术融合,营造愉悦舒适的地下空间体验
18号线车站装饰简约不简单,致力于展现上海轨道交通空间的国际身份与行业特色,传递出一种“大气包容、传承历史、海派现代”的品质感受,设计理念呈现出现代、简约、明快的风格。
在建设设计过程中,不仅把站名墙作为交通引导标识,也让其承载更多的历史感。设计者通过查资料、走访当地,挖掘每一个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出有价值的元素,融入站名墙之中。在选材上选择预制艺术水泥板,通过追溯历史印迹、提炼文化内涵等形式对站名墙进行了艺术化设计,生动形象地反映车站周边的历史底蕴与人文特色。
车站公共区全部采用无吊顶设计,整个公共区空间在视觉上更为高大宽敞和通透,减少地下空间的压抑感,带给乘客更愉悦舒适的地下空间体验。通过特别设计的综合支架联接件以及色彩的搭配,使管线及支架本身更具视觉性,形成更趋个性化的装饰语言,体现地铁特有的结构美感。墙面及立柱的装饰大块面板材,使得墙、柱在视觉上更显空间的景深和通视效果。入口处等乘客场景明显变换区域采用木纹面装饰板,彰显温度之城、温度地铁的一份暖意。
匠心打造细节品质,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准
车站公共区设置了诸多人性化设施,除常规的垂直电梯、盲道外,闸机统一采用门式,方便婴儿车及携带大行李乘客通过;公共卫生间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乘客的需求,合理布置,方便使用,还设置了物品挂钩、手机搁置台等,扩大无障碍卫生间面积,增加儿童设施等;除御桥站外其他7座车站均设置了母婴室,进一步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准。
列车客室照明系统采用自调光、自动变色的设计理念。不仅支持客室照明亮度的随外界的亮度自我调节,进一步降低能耗,而且还可以根据四季进行变化,冬季呈现出暖色,夏季呈现出冷色,自动进行色温的调控,提高乘客的舒适性;车厢内配备智能无线充电平台,方便乘客的手机进行无线充电;配置了可视化的紧急对讲系统和交互式门解锁功能,使控制中心可清晰看到对讲乘客情况,更精准地指导乘客;升级了通风系统,增大了出风范围,使乘客能够体验到无风感、无温差的舒适乘坐环境;车厢大面积采用木纹内饰,彰显温度地铁的人文关怀。
全功能一次性开通最高等级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
18号线是上海首条全功能一次性开通最高等级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地铁线路,搭载了综合承载无线通信技术,在列控功能和乘客服务方面具备整套自动化功能,将极大提升运营质量,为后续工程的设计、建设、调试、运营积累经验,起到示范作用。
该系统已通过全自动驾驶功能的第三方安全认证。最高等级全自动运行(GoA4)在列控方面可实现列车自动唤醒、休眠、出入库、正线运营、折返及洗车等功能。可实现远程控制车辆照明、温度、空调等特色功能,为乘客提供贴心服务。车辆具备的自我诊断和联合诊断功能、全自动多场景自适应设计、自我修复能力、核心电路超强电路容错能力、智能化失电自牵引技术、高标准防火设计,以及新增配置了受电弓弓网监测系统、轴温检测系统、障碍物检测系统、脱轨检测系统,使列车安全监测体系更完备,有效提高了全自动运行列车的安全性。
卡斯柯信号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次性开通GoA4难度较高,对信号系统、团队人员、项目管理都有着更近乎严苛的要求,今年受疫情影响工期压缩,卡斯柯依然能够高质量如期交付,证明了我们产品和服务的绝对实力。
全线应用智慧运维平台,进一步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18号线是上海地铁第一条以建设、运营单位为主导,全线应用智慧运维平台的线路。项目聚焦数字化,实现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维护保障单位利用BIM数据实现集成化应用和管理的创新模式,具体体现在:首次实现数字资产信息从建设期到运维期的无缝传递;首次在竣工交付时同步交付数字资产和BIM运维平台;首次将基于BIM的运维管理平台从单个车站推广到全线。
18号线一期全线在设计、施工、运维阶段,按照绿色认证标准提出要求、指导培训并检查落实,以达到设备材料合理适用、绿色施工、资源能源集约化利用、设备系统有效平稳运行、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地铁空间舒适度的效果,预计年节水率达到35%以上、建筑节能率达到13%以上。
申通地铁集团参与编制的公共交通站点绿色认证标准4.0试行版,于2018年11月向167个国家及地区发布,对拓展绿色评价标准的适用性、促进全球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张晓鸣
图:张伊辰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