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行业如何突破土地资源等“紧约束”,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记者从今天举行的“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时代殡葬事业创新发展理论研讨会”上获悉,到“十三五”末期,上海生态葬式占整体安葬比例已近90%,为“人民城市建设”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与会专家认为,殡葬事业关乎民生、关乎城市治理、关乎千家万户。要坚持系统思维,理论先行、规划先行。过去二十多年,上海殡葬行业创造了“殡学研”三结合的模式,努力从政策导向、实践需求、人民期望中深入挖掘理论创新源泉,推动殡葬理论创新发展,促进殡葬理论与殡葬实践紧密结合,推动了行业发展。比如,早在2003年,上海就提出“绿色殡葬”理念,并在全市大力研究推广节地生态葬式葬法。
专家们表示,殡葬事业发展,应跳出“保存骨灰”的窠臼,转向保存更为本质、更加珍贵的“人生文化”,通过每个人独特的人生文化累积,形成共同的城市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记得住先辈,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研讨会正逢中国现代殡葬文化创新的推动者、传播者乔宽元逝世一周年,乔宽元先生躬耕殡葬理论研究领域二十余年,积极倡导保存人生文化。研讨会当天,主办方发布了《观天化成·宽元人生——乔宽元先生纪念集》,以此向对中国殡葬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专家表达敬意和缅怀。《纪念集》收藏了乔宽元教授病重期间撰写的个人自述、亲自配音的“人生小电影”、在追悼会期间亲友们手写的“文化卡片”以及乔宽元教授二十多年来的重要理论研究成果。向世人生动展示了一代殡葬学人放弃保存骨灰、转向保存人生文化的亲身实践,呈现了乔宽元教授“知行合一”的理论品格。
据主办方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介绍,举办此次研讨会,是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希望借此凝聚更多学界和行业专家关注殡葬文化和理论的研究、关注殡葬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搭建社会化的“殡学研”研究平台,与社会各界一起构建“数字化、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嘉旖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