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第一届长三角金融科技大赛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苏州赛区暨金融科技赋能经济数字化”论坛在苏州新建元2.5产业园会议中心顺利举办。本次论坛由苏州市金融科技协会、上海市黄浦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华东师范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联合主办,苏州企业征信服务有限公司、苏州新建元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领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亚商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协办,上海金融业联合会、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华东师范大学提供全程指导。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金融行业从信息化加速迈向数字化、智能化,金融科技的应用迎来了爆发期。在此大背景下,论坛以“创新、应用、赋能金融科技新时代”为主题,聚集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资源,实力助推金融科技深度发展。苏州市委副书记朱民,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小玫,亚商集团董事长、华师大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长、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组委会主任陈琦伟,新建元集团董事长叶晓敏,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党委书记、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岳华,苏州市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苏州市大数据公司总经理安志,国务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著名经济学家胡汝银等出席活动。
长三角与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对经济有重要意义
苏州市委副书记朱民在致辞中表示,苏州是一座历史名城,同时也是一座不断散发活力的工商业城市。目前苏州正在加强和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来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个过程中会有新的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甚至是新的产业出现,而这就要求金融服务能够不断地适应这种转变,科技的进步则让新金融的培育、成长成为了可能。所以,苏州非常重视金融科技环境的完善,也一直在努力打造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长三角一体化尤其是沪苏同城化会给苏州和上海,乃至长三角带来更多的机会。未来,长三角一定是最有活力、最有前景的区域,也是承担了我国在世界舞台上能不能争得一席之地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区域。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小玫提到,苏州的金融科技领域发展非常超前,不仅是央行数字货币、中国监管沙盒的试点城市,也是中央小微征信的试验区,可以说苏州已经打造好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和监管环境。从园区角度来看,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的区域金融中心高地,也是苏州的创新经济高地,园区累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47家,实现了金融和科创两种资源要素的双集聚。随着长三角的融合进一步加速,区域内金融科技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本次活动在苏州举办也是进一步推动了长三角金融科技的合作与发展。
亚商集团董事长、华师大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长、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组委会主任陈琦伟在致辞中表示,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像一场“马拉松”,而长三角则在这场赛跑中脱颖而出,金融科技就是要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进行结合。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改革推动力,科技要融合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才有可能本质性地改变经济发展和金融运转的趋势。因此,从本质意义上讲,金融科技不是术,而是道。
会上,国发集团副总经理朱剑、亚商集团总裁张琼、新建元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传宗,共同签约成立了“长三角金融科技实验工坊”。
同时,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党委书记、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岳华和苏州市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苏州市大数据公司总经理安志,共同签订了苏州市金融研究院与华东师范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
苏州市委副书记朱民、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小玫、亚商集团董事长陈琦伟,共同见证了两次签约时刻。
金融科技将推动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名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上海证券交易所原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贡献了一场“面对新趋——金融科技与产业互联网的深度智能化融合”的精彩演讲,从金融科技和产业互联网的深度智能化融合出发,对金融科技的发展做了独特的解码。
胡汝银提到,金融科技本身的发展有三个层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商业性开发研究,但这其中也有一个短板理论,即三个层次中的短板决定了金融科技体系总体的创新能力。目前,对中国而言,基础研究就是那个短板。短短十数年,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0金融电子化阶段、2.0金融互联网阶段、3.0智能化金融科技阶段。下一个阶段是金融科技4.0,是“科技+金融+产业”的全面融合。4.0模式下,将出现金融科技与产业互联网深度智能化的融合,金融也将围绕着“3E+I+S”进行创新,其中I就是集成化、一体化。金融科技、金融、实体经济三者集成越成功,带来的效应越大,风险也越低。总的来说,金融科技和产业互联网的深度智能化融合,将实现二者的相互赋能,提升所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会上,在“数字化金融时代下的银行科技建设”的主题演讲中,花旗国际董事总经理蒋凡通过网络连线的形式,着重谈及了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的区别与意义。
蒋凡表示,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是非常不一样的。金融互联网讲的是平台,它是一个工具,工具没有对和错,主要是看怎么使用,应该积极主动使用工具。互联网金融常常讲的是产品,有些产品是好的,有些产品则会对金融服务起到反作用。金融危机永远跟债有关系,跟股没有关系,而金融科技的发展,实际上给中国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平台,可以弥补传统金融依靠直接融资的不足。金融科技是发展金融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且是一个充分条件。这个认知对了,那以后在政策的选择、制定和操作上,会大大降低走弯路、走错路的成本,这也是这次大赛重要的意义。
神州信息金融副总裁、金融研究院院长戴可则从“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创新对于主流金融行业的赋能作用”出发,提出了两个核心观点。第一个核心观点是在未来金融科技赋能下的金融行业中,第一步是业务赋能,第二步是产业和金融的深度融合,第三步则是分布式金融;第二个核心观点是,金融科技的本质是把金融资产、一个金融逻辑和实体经济的产业资产,通过数字化方式打通,而且是深度融合,比如现在提到的数字孪生、场景孪生,也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一个导向。而任何科技的创新都分为三个层面:基础设施的重构、基于数据和知识的核心竞争力的塑造、场景的业务和技术的深度融合,从“十四五规划”中可以看出政府现在也越来越重视底层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金融科技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
毫无疑问,科技的发展改变和扩大了金融的应用场景,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获客成本,也提升了金融行业的运营效率。未来,金融科技又将产生哪些应用场景?亚商集团总裁、亚商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琼和上海金融科技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齐敬然、东吴证券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华仁杰、中汇信息技术副总经理李正以及东软集团副总裁、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会长邢波,对此进行了不同的解答。
齐敬然结合基金投资的经验认为,金融科技产业前景比较广阔,应用场景也很多,其中最核心的应用场景就是金融机构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特别是智能风控。在此之外,还有监管科技场景、风险定价场景、隐私计算场景等等。华仁杰以区块链等技术对证券开户等金融场景的改变为例,谈到:“金融科技的应用是积极地、主动地赋能了金融业务发展,它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李正则从技术的角度感受到了今天数字世界对物理世界的影响,当说到科技应该从哪些方面找到在金融中的应用场景,他表示:“金融的本质是解决出资方和借资方的信息不对称性,所以场景的寻找上,第一个是解决这样的信息不对称性,第二个是提高信息交换的精度,第三个则是在风控方面。”对于场景应用,邢波也表示:“金融科技未来的场景很多,但总的来说,有几个方向是一定的。第一个是优政,第二个是惠民,第三个是兴业。”同时,四位嘉宾均最看好科技在金融领域中的场景开发潜力。
圆桌论坛的最后,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党委书记、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岳华从高校对金融科技的发展作用出发,谈到:“金融科技最终要靠人才,而高校的使命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卓越人才。华东师范大学不仅成立了金融科技研究院,将理科工科的元素不断地注入到金融中来,也在鼎力推进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更多的将文科、理科、工科的元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同时,为了将计算机科学、软件和数据分析融入在一起,也将成立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的实验室。”
下午,活动迎来了“重头戏”——第一届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暨苏州赛区项目复赛。本轮共计15家公司进行项目路演,涵盖了全国性和区域性金融机构、资产管理、智能投顾、产业供应链金融、区块链与金融安全、科技赋能金融基础设施等六大特色板块,并由亚商集团董事长、华师大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长、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组委会主任陈琦伟,上海金融科技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齐敬然,东吴证券信息技术总部总经理华仁杰,中汇信息技术副总经理李正,东软集团副总裁、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会长邢波以及上海农商银行金融科技部主任查晓隽,从金融、技术等多角度对参赛项目进行现场点评。
作者:单飞
编辑:李伶
责任编辑:朱国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