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港是上海市区七成生活垃圾的“终点站”。站在时代的风口,老港走上新起点。今天上午,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管理有限公司在老港生态环保基地举行揭牌仪式。
此举是上海城投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建设、统一运营调度、统一管理服务的管理要求,全面履行老港基地建设、管理责任,提升老港基地生态环境质量和全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发挥城投集团一流专业能力和全产业链优势,打响“上海城投”品牌的重要举措。
三项在建项目强化托底保障,让城市环境更添颜值
多年来,上海城投依据老港生态环保基地规划布局,持续加快推进末端处理设施与环境项目建设。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主体工程占地283亩,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6000吨,配置8条750吨处理能力的机械炉排炉焚烧线,烟气排放标准严于“欧盟2000”标准及上海市地方标准。目前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一二期每年可焚烧处理生活垃圾300万吨,为实现上海市生活垃圾“零填埋”提供了设施保障。
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一期)作为上海市规模最大的湿垃圾处理中心,2019年10月31日正式开始试运营,其处理规模为1000吨/天,其中厨余垃圾的处理量为600吨/天,餐饮垃圾的处理量为400吨/天。
此外,老港还有部分项目在建。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二期)启动开工建设,其规划设计中加入沼气预处理功能,有利于进一步创造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上海再生建材利用中心工程项目是上海市垃圾处置能力补短板项目,预计处理总规模为6000吨/天,一期工程实施规模为3000吨/天,预计运营后可每天产出2100吨骨料、5.6万块免烧砖。
据了解,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建设进度较快,步入收尾阶段。项目占地面积88.5亩,处置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240吨/天,烟气排放标准严于“欧盟2010”标准。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处置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焚烧项目,为上海医疗废物处置提供更坚实保障。
在环境修复与科普宣传上,老港生态环保基地持续发力。积极探索采用领先国内技术,首次尝试在生态膜上覆盖80厘米土层,种植各类植物;修复工程考虑到不同植物的“耐淹”时限,设计更为合适的灌溉系统,灵活调整水位;在老港填埋场一二三期内唯一没有填过生活垃圾的两个单元,保留其原生态天然湿地,建设了白鹭绿岛、曲桥风荷、乌篷听雨等生态塘景观,促使野生禽类和鸟类、梅花鹿、孔雀等动物和谐共生;上海生活垃圾科普展示馆以“再生”为设计主题,贯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三大原则,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印象老港陈列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宗旨,介绍老港生态环保基地的基本概况和企业保障城市环境的使命。
承担九项任务,让生态基地更富价值
新时代,贯彻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打造上海美好生态之城成为全市上下的一致呼声。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同样明确了“固废处置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基本原则。
作为全国最大的固废综合处置与资源化基地,如何进一步发挥老港基地托底保障作用,提升老港基地开发建设管理水平,让老港基地的价值更大发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史昕龙介绍,今年5月,《上海老港生态环保基地规划》正式批复,明确了基地功能定位、布局发展等内容;今年9月,历经多番修订,被称为老港基地发展蓝图“指挥棒”的《上海老港生态环保基地管理办法》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同意,正式印发。基于上述规定,市政府建立老港基地联席会议工作制度,负责审议老港基地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中的各类事项。
城投老港公司于11月25日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0亿元,由上海城投全资持有。该公司承担老港生态基地的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用地管理、项目建设、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引进等九项任务,最终把老港基地打造成为固废综合处置战略保障基地、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环保科创科普先导基地、智慧化绿色生态园区。
作者:史博臻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