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上海天气初寒且阴雨连绵,而这座城市却因为一群可爱的人而始终暖意涌动、触达人心。
救火英雄王海滨找到了人生另一半,再低调的消息也挡不住铺天盖地的祝福,无数相识的、不相识的人为他庆贺,祝他幸福,为他写诗。
迈入鲐背之年、少有露面的人民音乐家吕其明,坚持出席上海重点舞台艺术创作剧本研讨会,投入毕生心血为党的文艺事业奉献的他,此次为新作《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鼓与呼,也邀京沪两地专家提出打磨建议。“几十年来我就做了一件事,践行了我入党的誓言——用我的音乐为党、为祖国、为人民而创作”。
图右为吕其明
炸薯条、醋溜土豆丝、土豆烧牛肉……因疫情封闭的上海明天华城小区里,几乎所有住户都行动起来,为从事农产批发的邻居夫妇“消灭”被“困”在小区里的4吨土豆。很多网友禁不住留言:这个冬天,土豆让我们暖暖的。
从王海滨到吕其明,再到“土豆消灭战”,感人的人与事层出不穷。这不由让人感慨:上海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于身边人,于细微处,于不觉间,值得掬月在手,歌之颂之。
是的,一座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往往是通过街角巷尾的细微之处,通过一群人的精神状态、精神风貌而充分展现。
就在本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上海闵行等五个区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不仅在入选数量上创下历年之最,且测评成绩全部名列前茅。
事实上,这样一种精神品格层面的“走在前列”,在这座城市恰恰又是能充分被感知和触摸的。
比如,年初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上海各大医院医护工作者每天都被不留名的市民“爱心投喂”;为了守护城市安全且正常运转,包括快递小哥在内的各方一线工作者不眠不休,奔走街头。又如,每到深秋,中心城区商业街头那些卖白兰花的阿婆,从不会被要求“走开”,她们口中,甚至常有好心人因担心其挨凉受冻而刻意多多光顾;全市不少办事窗口、公共交通等都为道德模范而设立礼遇服务和通道……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在上海的街头走一走,即便是初来乍到者也不难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深爱着这座城市,都以这座城市为傲,也愿意为城市更美好而尽力尽责。
面向“十四五”,奋力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的上海,不仅要在经济发展、能级锻造方面成为服务新发展格局的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更将从精神文化方面造就更多的“硬通货”,源源不断地输出一种积淀在城市精神和品格中、积淀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实力、活力和独特魅力。
德者受尊,好人好报,见贤思齐,向善向美……一座城市由此更令人心神向往、动力不竭。
作者:顾一琼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周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