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开发开放是一项跨时代的国家战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30年来,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浦东坚持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一片农田上建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734亿元,人均GDP3.32万美元,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80的GDP、1/15的货物进出口总额,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浦东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发展经受住了疫情冲击,体现了较强的韧性,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稳步复苏、加速向好态势。1-8月,浦东新设企业同比增长32.8%,实到外资增长4.7%,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3%,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2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4%,工业投资增长22.4%,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0.9%。
回望过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始终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鲜明特色和宝贵经验。面向未来,李强书记要求把浦东打造成为我国的“开放旗帜、强国窗口、功能高地、治理样板”。
挺立开放潮头,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
开放是浦东与生俱来的使命和最大特质。近年来,浦东坚持以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建设为引领,不断提高开放的能级水平,努力打造全方位开放的前沿窗口。
一是率先探索制度型开放。自贸试验区建设以来,我们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率先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体系,形成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由贸易账户、证照分离等一批基础性和核心制度创新,328项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国。
二是持续扩大开放领域。加快推动开放领域从制造业向服务业拓展、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拓展。率先推出2批54项扩大开放措施,累计落地企业超过3300家,在外商独资公募基金、汽车制造、职业技能培训等55个领域实现一批全国首创项目落地。同时,大力发展离岸贸易、转口贸易、跨境研发服务外包等高附加值贸易业态。
三是做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立足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对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等要素配置的全球性影响力。金融方面,重点提高境外机构和外资机构的参与深度、国际化金融产品的丰富程度。贸易方面,重点强化交易结算功能、供应链管理功能和消费升级引领功能。航运方面,重点强化国际中转功能和高端航运服务功能。同时,加快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集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48家,今年以来中船集团、中化集团、民生证券、开市客等央企外企民企总部接连落地,沃尔沃建筑、达索系统分别把亚太总部从新加坡和日本搬到浦东,盒马在浦东设立全球总部。
奏响改革强音,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尖兵
浦东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来,一直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加快探索。近年来,我们聚焦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重点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
第一,推动审批成本趋零化。在率先推出“证照分离”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一业一证”试点,将改革的着眼点从“以部门为中心”的单个事项改革,转向“以企业为中心”办成“一件事”的改革,把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目前已在43个区级事权行业全覆盖,总体实现审批时限压减近90%,申请材料压减近70%,填表要素压减超60%,下一步将争取在国家和市级事权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第二,打造浦东新速度。去年我们创造了“特斯拉速度”,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只用了半年时间;今年,我们又创造了“山姆速度”,落户外高桥保税区的山姆中国会员旗舰店,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76天。对政府财力投资项目,浦东探索地票、房票、水票、林票、绿票“五票”统筹机制,将市、区重大工程储备周期由原来730天以上缩短至295天以内,实现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当年储备、当年立项、当年获批、当年开工”。
第三,做优浦东服务。浦东始终以包容审慎的理念促进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对企业创新经营模式的诉求,重“价值判断”而不是“技术判断”,建立窗口无否决权机制,全力帮助解决。这些举措,有力助推了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当前正依托“一网通办”提高智能化服务水平,通过率先试点企业登记设立环节远程身份核验,实现企业足不出户“全程网办”,尤其是疫情期间有效减少现场人流量,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通过建立企业专属网页和个人专属网页,实现需求智能发现、政策精准推送、办事主动提醒。
勇当创新先锋,推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浦东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坚持统筹推进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着力夯实基础研究的厚度,从无到有兴建了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中心等一批世界级大科学设施,不断提升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着力构筑各类创新主体发展热土,集聚上海科技大学、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等著名高校,以及张江实验室、李政道研究所等高水平科研机构,浦东高新技术企业和外资研发中心数量分别占全市1/4和一半以上,培育诞生了16家企业登陆科创板,占上海59%、全国9%。201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76个,其中特等奖4个、一等奖3个。
二是努力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主要构建了“四大体系”。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孵化体系,拥有166个各类孵化机构,形成从“苗圃”到“孵化器”到“加速器”的完整孵化链;构建全链条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立190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有力降低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成本;构建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平台,帮助企业快速获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构建全覆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通过设立科创母基金和小微企业增信基金、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建设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等,助推企业发展。
三是着力打造创新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等六大硬核产业。特别是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个战略必争领域攻坚突破。集成电路领域,浦东已成为全国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地区,2019年全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占上海71.5%、全国16.1%。生物医药领域,浦东诞生了全国15%的原创新药和10%的创新医疗器械,2019年产业规模达770亿元、占全市46%。人工智能领域,浦东是首个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先导区,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全市1/3、产业规模占全市1/2,基本形成覆盖基础支撑层、软件算法层和行业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特别是张江人工智能岛已经成为AI网红地标。
闯出治理新路,不断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浦东坚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抓住智能化“牛鼻子”,不断提升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一是做强智能化治理。2017年浦东率先组建城运中心、建设智能化“城市大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城市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三大治理平台,开发了一批实战化的智能应用场景,有力提升了监管服务能力。当前,按照全市“一网统管”要求,我们正在探索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对一个领域涉及的多个智能应用场景进行整合,打通三大治理平台,加强部门联动、提升治理效能,从智能化向智慧化提升。同时,探索建设“城管微平台”和“居村联勤联动站”,提高对基层治理的感知力、管控力和处置力。
二是深化“家门口”服务。2017年浦东率先启动“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经覆盖全部居村,所有212项社区服务事项都下沉“家门口”办理,村“家门口”服务中心实现“四站一室”全覆盖。下一步将根据群众需求,持续提高服务效能,努力做到“生活小事不出村居、教育服务就在身边”。
三是创造高品质民生。坚持“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就有一分改善”,加快推动社会事业从均衡化向优质化提升。比如教育,建成各类基础教育阶段学校670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11所。比如医疗,拥有15家三级医院,今年公利医院、浦东医院、人民医院、周浦医院等4家医院实现“二升三”。比如养老,在全区“东西南北中”布局一批大型养老机构,在“家门口”服务站嵌入为老助餐等服务,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比如文化,上图东馆、上博东馆、大歌剧院、浦东美术馆、浦东足球场等地标性文化设施将陆续建成,打造国际文化会客厅。
三十而立正当年,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向未来,浦东要成为新时代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引领示范区;面向全球,浦东要代表国家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面向当下,浦东要率先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勇当标杆、敢为闯将,奋力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奇迹,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张天弛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