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编制起草的关键之年。在外部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和相互影响的大背景下,“十四五”时期上海将迈向怎样的发展新阶段?解题的关键在于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共绘未来城市美好发展蓝图。
开门做规划,广发“英雄帖”集聚“金点子”
大到强化上海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深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小到办好“家门口”学校、加强小区综合治理等,上海坚持“开门编规划”,谋划城市未来发展。
近期,上海面向全市四级人大代表开展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159份,包括文字建议1390条,涉及布局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关注市民对公共文化的多样化需求、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等10项内容。同时,3570余名四级人大代表还深入社区广泛征求意见,围绕“十四五”民生改善主题收集800余条社情民意,力求最大程度集聚各方智慧、反映市民诉求。
“上海编制‘十四五’规划,在吸收民智、听取民意上有了更多创新,让人深切感受到‘开门问策’的努力。”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浦东新区金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施政说,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宏观、有微观,只要生活在上海,都能回答、都有话说,很“接地气”。
不仅是上海市人大,上海市政协把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重中之重。
据悉,上海市政协围绕人口发展、产业优化、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资源环境、民生保障等16个相关重点调研课题,组织开展了近百场次协商议政活动,600多人次政协委员参与其中。为了进一步扩大建言面,市政协还面向全体市政协、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各党派团体、各区政协进行书面征稿,收到建言90余篇。
为了更好地集中民智,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门户网站开设“畅想上海未来五年·听你说”征求意见平台,通过“上海发布”及时发布各类公众互动活动信息,收到大量涉及交通、城建、民生等领域留言。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阮青表示,“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在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形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第一个五年,重要性不言而喻。“接下来,我们将加强部门联动、市区协同,进一步形成规划工作合力,使规划更贴近代表意见和市民心声。”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关注老百姓“急难愁盼”
民生有温度,“底盘”才稳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实事,让老有颐养、幼有育善、住有宜居、学有优教,成为代表们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中热议的“头等事”。
“十三五”以来,上海市60岁以上户籍老人以每年约20万的速度增长近100万,2020年将达530余万(占比约36%);外来人口近年来出现总量减少趋势,2019年外来劳动力人口约820万,比2013年减少了100多万。这一增一减,预示着“十四五”时期上海既面临老年化的问题,又面临家庭结构、人才结构的问题。
吴瑞君常委提出,上海“十四五”时期的人口规划,应进一步体现从“重调控”向“重服务”转变,顺应人口变动的客观趋势。针对老龄化少子化、人口来源多元化等结构性问题,“十四五”期间应以托幼、教育、养老、公共卫生为重点,在科学研判人口变动趋势的基础上,为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建议。
比如,面对失能老人护理床位稀缺的现象,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金福养老院董事长徐兵提出,“十四五”期间,公办和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新增床位应以护理型为主,同时加大存量床位向护理型改造的力度。
上海市政协常委黄鸣提出三个“更加注重”和三个“积极探索”的建议。比如,更加注重激发市场动能,进一步找准政府、社会、家庭等各自定位,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养老服务的需求。同时,大力推进以实体医院为基础的“云上医院”建设,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能够“在家看病、送药到家”,让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能够“在院看病、送药到院”等。
“民生类的题目,突出反映了普通市民的愿望。”浦东新区人大代表、高行镇人大主席谢金亮举例说,问卷在未来五年医疗卫生领域方面,提出了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整合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解决“看病难”问题等8个选项,每个选择都说到百姓心坎上去了。
“通过基层代表的广泛参与,还有不少‘接地气’的社情民意都被收集上来。比如进一步延伸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在交通枢纽旁规划建设大型停车场等呼声,都是我们在代表进社区活动中听到的。”谢金亮说。
补短板、锻长板、提能级,城市蓝图人民描摹
2020年上半年,上海经济运行在冲击中体现韧性,主要经济指标边际改善、逐月回升,股市、房市、车市三大市场逐步企稳,利用外资持续增长,实到外资10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6家、研发中心10家。
阮青表示,对标顶级全球城市,上海在总量规模、结构效益、城市能级、软实力等方面还有不少差距。要把提高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始终贯穿到“十四五”规划各个方面,找出各领域可以贡献的长板、必须弥补的短板,做出长远谋划。
比如,在锻长板方面,要强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提升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打造金融对外开放新高地。要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集中精锐力量加快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创新突破,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此外,“十四五”时期,上海要进一步增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优势,更好地发挥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枢纽作用,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上海市工商联提出,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需进一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既要“眼睛向外”,引进外资研发中心;也要“眼睛朝内”,集聚更多民营研发机构,打造民营研发功能集聚区。
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马兴发表示,世界顶级城市往往有着难以模仿和复制的战略优势,创新策源能力是其中之一。上海要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合作与竞争,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强化基础研究,不断加大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的“源头供给”。
为此,他建议大胆探索,构筑与国际接轨的创新环境、营商环境以及生活环境,不断放大基础研究投入的溢出效应,为上海科技创新策源提供强支撑。
展望未来,上海将集聚更多优质的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积蓄能量,再谋新篇。
编辑:孙欣祺
来源:新华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