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散的老旧小区将通过“抱团成片”实现服务、管理资源的汇集和高质量供给;基层社工将离开办公桌,把临时工位“挪”到居民家门口,走百家门解百家忧;依托掌上移动端的强大治理平台和算力,社工不仅能精准匹配需求和资源,成为“全岗通”,还能根据各自特色研发小程序,管好民宿短租,做好营商服务……今天(26日),徐汇区召开直通基层的千人大会,聚焦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出台相关《意见》,通过做实社区服务理念变革,深化智能技术赋能,从而为基层切实减负,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出亮点,为广大基层干部搭建干事解难的“赛马场”。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微观呈现。社区治理的核心在于人,一方面是广大居民群众,另一方面是坚守一线的社区基层干部。此次《意见》通过聚焦“减负增能”,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关于人的内生动力,充分参与进“人民城市”的共建共治共享。
位于徐家汇街道的乐山街坊,距离繁华的徐家汇商圈核心地段直线距离不超过一公里。这里有5个居委会,8个老旧小区,居民6458户,人数过万。房屋老旧,基础设施落后,空间逼仄,环境脏乱,曾让这里成了繁华商圈背后的一处“洼地”,居民意见抱怨多。
聚焦这个“硬骨头”,徐汇社区治理的减负增能就从这里起步——首先,摒弃零敲碎打,在乐山推进片区一体化治理,零散杂乱的物业被清退,大片区有了统一品牌物业,降低物业管理成本也确保了统一服务质量。在这个大片区同时得以积聚的,还有党建联建资源、社区商业资源、民生服务载体等等。
楼栋口装起了人脸识别智能装置,新设的“邻里汇”加载了政务服务办理,社区内党员志愿者纷纷发动起来服务居民……“满意”二字写在了居民们的脸上。今年1-7月,乐山地区信访量同比去年下降了72%,12345投诉下降了71.5%,警情下降了62%,而志愿者数量增加了174%。
据悉,实现物业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供给、推动社区精细化治理向纵深迈进的“乐山模式”今年将在全区更多街道推广,在构建片区一体化治理的基础上实现需求汇合、资源整合、项目聚合、行动融合,精准破解一线难题。
社区公共空间普遍扩容的同时,一项“撤走办公桌”行动也在各街道居委会推进,这样一种办公空间改造的模式,其背后倒逼出的是一种社区服务理念的变革。居委干部、社区工作者“移动办公”“首问接待”,推动他们真正走百家门、知百家情,从而解百家忧、暖百家心。
赋能,才是最好的减负。在徐汇,借助于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这“两张网”,强化了对居民区干部、社区工作者的业务赋能和技术赋能,依托“汇治理”平台,社区干部一手掌握居民的个性化需求,一手掌握各类政策资源,通过释放大数据算力,使两者间精准匹配,实现“政策找人”。此外,为加快转变社区干部的治理理念和手势,徐汇将支持社区贴合各自实际在治理平台上开发各类回应诉求的智能化轻应用场景。比如,天平街道开发出关于民宿短租的治理应用场景,徐家汇街道开发出精准营商服务的应用场景等等。
据透露,徐汇将借助“区长质量奖”等平台,引导基层围绕需求聚焦解决问题,推动基层治理不断创新,出实效、出品牌,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记者手记:
社区是人民城市的重要基础,更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坚实底盘。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在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中,有着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社区一头连着党委政府,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通过社区这扇窗,了解群众满意度,最能检验制定和落实政策的最终成效。另一头连着人民群众,是社情民意的“最先一公里”,感知最灵敏、反应最迅速,民需、民智、民力应该首先在社区汇聚。
这也就不难理解,聚焦社区治理,全市层面举行直通村居的“万人大会”并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的若干意见》。而当下,围绕减负增能、科技赋能等,部分区县进一步将任务和责任清单化,以期在依法治理、科学治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释放治理效能,让群众有最丰富、最直观的感知。
令人欣喜的是,这样一种孜孜以求,是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通过创新,通过科技的赋能,通过机制的改革,来实现减负增效、实现治理理念和方式的变革,并倒逼出一种“回应需求、让群众受用”以及“干实事、解难事”的内生动力。
这些源于社区、服务于社区的创新,汇聚了资源服务,也汇聚了人心,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满足多数人的共性需求、结构性的利益诉求、以及少数人的沉默声音。更让每一位市民成为社区事务的主人翁,社区发展的建设者,社区精神的共育者,社区治理的评判者,以及治理成果的共享者。
作者:顾一琼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