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点刚过,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四叶草”)北广场的地面就已经热得发烫,手机上,“今天可能是上海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橙色预警即将发布”的弹窗消息不断跳出。潘旭扫了一眼手机,往双肩包里塞进两瓶盐汽水,穿上荧光背心、把重重的背包甩上肩头,就和他的同伴开始了每天的“巡站”。
一天两次、逢展必检
潘旭是上海移动网络优化中心的员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四叶草”场馆内的2/4/5G网络优化、站点维护以及展会期间的通信保障。他告诉记者:“‘巡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一,每天都要根据巡站时拿到的监测数据,对发现的5G场景问题隐患进行实地勘察、反应和处理”。
穿过巨大的停车场,潘旭走到北广场邻近崧泽大道的一处室外基站。“我边上就是一个室外基站,我们称为‘街道站’,类似的基站,上海移动在‘四叶草’共有24个,分布在周边道路以及场馆的顶部。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提取这个站的负荷以及干扰指标。如果发现网络有问题,要马上进行现场测试,排摸定位,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找出原因。”
说话间,潘旭卸下背包,在一小片树荫下拿出笔记本电脑,接上工作手机,开始读取基站的各种运行参数。“今天四叶草有一个五金展、一个酒店设备展同时举行,观众算多的。但从测到的数据看,网络很稳定,附近的5G网速已接近1个G,一切OK!”潘旭告诉记者。
“巡站”是一门技术活,但在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也要拼体力。要达到“一天两次、逢展必检”的作业标准,对潘旭和他的同伴们是个不小的挑战。“在四叶草,我们每天的步数起码2万”。他表示,前段时间因为疫情防控,四叶草的展会还不算多,但进入7月后,展会举办的节奏逐渐恢复正常,加上今年进博会揭幕开始倒计时,可以感觉到压力明显增大。
就在潘旭和同伴顶着烈日前往下一个街道站的同时,在北广场的另一头,上海移动网络优化中心应急通信部的葛俊也开始了他一天中的日常工作——爬上应急通信车车顶对设备进行优化调试。
7月战梅雨,8月抗高温
葛俊2003年进上海移动工作,2010年世博会举办那年来到应急通信部,从此开始“十年爬车”。“在上海,凡是有重大活动,现场就一定能看到移动的应急通信保障车。车一到位,我们的第一桩事情就是上车顶调试设备。所以说,‘爬车’是日常”。葛俊一边说,一边利索地穿好防护服、戴上头盔、系好安全绳,一边关照同伴帮忙找一副厚一点的手套,“车子从早上晒到现在,扶梯根本摸不上去的”。葛俊告诉记者,当天有3辆应急通信车、1辆突前指挥车部署在四叶草,主要的工作是提升场馆周边网络质量和容量,在遭遇大流量观众的情况下,能提供用户更好的上网体验。“夏天车顶调试设备,眼睛比皮肤更受累。阳光强烈却不能戴墨镜,汗水流到眼睛里也没法擦,因为身上没有一块干的地方。”葛俊说。
谈到即将来临的进博会通信保障,葛俊告诉记者,目前,上海移动的部分应急车已完成5G升级改造,改造后的应急通信车能同时对2/4/5G网络进行保障,局部区域可满足更多用户接入,减轻大网压力;同时,车内各个控制模块高度集中化,以前要通过多个控制器进行操作,现在只需要在一个控制器上,就能实现对应急车进行多个操作。我们现在也在抓紧时间开展全量应急通信车的5G升级,预计到下个月,将会有最新一批5G应急车投入使用,“到时候我再第一个爬”。他笑着说。
“7月战梅雨,8月抗高温”。记者从上海移动了解到,与前两届相比,今年进博会期间,上海移动将会在网络承载能力、业务需求量、展览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升级,网络建设和优化的任务异常艰巨。上海移动工程建设部杨俊表示,这次上海移动对国家会展中心展馆原有的5G设备进行了替换升级,根据升级后的设备功率、性能,重新调整优化了原有网络架构。今年的5G网络建设,主打“新基建、新连接、新体验”的精品5G网络,为了提升用户对5G网络的感知,天线点位较过去有所增加。目前,四叶草的2/4/5G网络架构升级已初具规模,这个月的月底,上海移动就将完成1-8H主展馆的5G高品质信号覆盖。
作者:朱伟
摄影:袁婧
制图:陈云峰
编辑:祝越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