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一定要用力按下去才能刹住车,底下的踏板要里里外外仔细检查一遍……”入行3年多的养老护理员许正莲耐心地讲解着如何更安全地搀扶老人坐上轮椅。在她身旁,89岁的赵茂禄一边观察、效仿着护理员环抱着老伴的姿势,一边心里默念着要点口诀。
许多人疑惑,已经迈入如此高龄,赵老为何还要从头学习护理知识。他认真的模样,仿佛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只见赵老脸带笑意,指一指身旁的老伴章美萍说,“喏,都是为了她呀!”。携手相伴大半生的二老平日里十分恩爱。由于章美萍阿姨下肢不便,生活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缺乏专业医护知识的赵老,独自一人照料起章阿姨十分费劲。“我年纪上去了,不能长时间弯腰,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护理方式既省力,又能帮到她。”说起这些的时候,赵老有些无奈。
2018年起,市民政局在全市8个区11个街道试点“老吾老计划——家庭照护能力提升项目”,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以实训式的“集中教学”“照护实训”“入户指导”等方式,赋能失能老年人照料者,以此缓解居家照护的服务压力。赵茂禄、章美萍两位老人所在的南京西路街道成为首批试点街道。在评估完该家庭的综合状况后,项目承接方瑞福养老决定为其提供入户指导。
一户一档,制定个性化照护教学方案
在初次登门前,团队先是为章阿姨建立了一份专属的“健康档案”。章阿姨常年患有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慢性病被一一标注出来,脑卒中、脊柱骨裂等具有风险性的疾病也特别注明。“每一个家庭的入户指导方案都不同,我们会根据他们的特点不断调整。”许正莲告诉记者,由于章阿姨行动能力较弱,下肢还常常出现酸痛的情况,因此她在照护方式教学的过程中将下肢按摩列入了重点授课内容。
“爷叔,你认真看,要按在这个地方,力度不能太小。”只见护理员许正莲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把按摩力度、准确位置都仔细示范给赵老看。年近90岁的赵老记忆力大不如前,当下理解得清清楚楚、对答如流,转个身便忘了。跟两位老人熟悉了以后,许正莲找到一个诀窍——让脑筋活络的章阿姨一起帮忙记忆。为优化康复效果,许正莲还与负责章阿姨长护险的护理员沟通,将下肢按摩作为其这段时间的重点服务内容。多方合力下,章阿姨的下肢渐渐有了起色。用章阿姨的话来说,“终于不用再扶着桌子、椅子一步步挪了,原先时不时出现的酸痛感也渐渐消失了”。
项目负责人汤和芬告诉记者,他们提供线下培训、入户培训两种方式,前者主要面向轻度失能老人及其家属,后者主要针对社区有护理照护需求的家庭,给予其包括照护技巧、心理咨询等在内的更多专业指导。截至目前,南京西路街道“老吾老计划——家庭照护能力提升项目”线下培训已覆盖辖区内近3000人次、入户培训49户。
专业人才组成“最强团队”,降低老人居家养老风险
试点近三年,家庭照护能力提升项目被越来越多老人知晓、更多家庭接受。但回忆起初次向老人及其家属介绍项目时的情景,南京西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卢晓梦直呼“太难了!”她还记得,从项目启动到真正进入第一户老人家中为其提供服务,他们整整花费了近4个月的时间。
一直以来,老人们对入户养老服务项目的概念仍停留于“服务”二字。卢晓梦坦言,这样指导型的项目,对许多老人而言都是第一次,不理解也属正常。根据市民政局相关要求,项目实施团队应由有资质的专业社工(社工师或社工助理)、心理咨询师、康复师、营养师、养老护理员、医务人员等组成,每类工种不得少于1人。在实操过程中,与老人打交道经验丰富的社工帮上了大忙。他们负责一户户开导劝解老人,让他们慢慢了解、接受这一项目,并最终积极参与进来。“时间久了,许多来参加过培训的老人还会拖着他们的老伴或者朋友一起来。”卢晓梦说。
记者留意到,不少项目还在试点过程中加入了其他具有专业背景的特殊人才。比如,瑞福养老在其试点的10个街镇中均配备了消防管理员这一岗位。据介绍,消防管理员会入户检查老人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加强老人在居家养老时的安全性。
从抱有偏见到渐渐理解,越来越多老人及其家属在家庭照护能力提升项目中看到了未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今年底前,这一试点项目还将覆盖本市12个区共83个街道。
作者:王嘉旖 朱思茗
图片:袁婧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