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最后一天,是一个难得的多云天气,正午时分仍然有细碎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黄浦江上。一艘标有“公安”标识的船艇上,警长李勤正眯着双眼紧盯水面,时不时用手指向远处,提醒正在掌舵的徒弟张峥注意来往船只。
现年52岁的李勤,从警之前在上海警备区后勤部船队工作。现在是上海边防和港航公安分局水上巡逻支队船艇保障组警长,负责支队23条船艇、摩托艇的运维保养。
漫长的梅雨季一过,就是“烤”验李勤和张峥的三伏天,他们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奋战在打击水域犯罪活动的第一线。
出发:甲板下的“烤”验
记者抵达水上巡逻支队时,刚好碰上李勤和张峥预备上艇巡逻。
跟随二人跨上船艇后,走在最前面的李勤却突然消失在后甲板上。原来这里有两处向下的楼梯,宽窄仅容一人通过,按照规矩,李勤上船第一件事就是去到甲板下的机舱检查设备。
机舱空间逼仄,温度居高不下,发动机等设备隆隆作响,空气里充斥着机油味。但是李勤和张峥已经完全适应了诸多不适,对每个设备都要摸一摸、听一听。
张峥告诉记者,由于机舱噪音实在太响,平时交流全靠在彼此耳边大吼。遇到太阳直射的大晴天,小20分钟的检查过后,他们不像是从机舱出来,倒像是直接从水里钻出来的,身上的制服可以直接拧出水来。
作为船艇保障组的警长,李勤平时还负责所有公安艇的保养和运维工作。上海进入高温备战状态以来,为保证水域治安巡逻工作的顺利开展,船艇“适航率、安航率”双一百是首要任务,李勤和船保组及船艇技术文职民警们更是一刻不曾松懈。
就在上周,大暑节气当天,李勤带队前往船厂接维修保养后的111艇、112艇返回单位。36度高温,47海里路程,他驾驶111艇行驶了2个多小时,回来后又马不停蹄钻进火烤似的机舱,检查设备、艉机等情况。
巡逻:缉私、救人两不误
确认发动机运行正常后,李勤回到甲板上,钻进船舱,在指挥台前站定,徒弟张峥开船,今天的巡逻工作正式启动。
▲左二有河道图案的屏幕即AIS系统,右一为雷达。本报记者 周辰 摄
指挥台上,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雷达同时亮起,它们与江面上开过的船只一一对应。张峥介绍说,“如果一艘船开过来,但是AIS却没有显示有船经过,这种情况就比较可疑,需要登船检查,可能是正在走私的‘幽灵船’。”
登船对于警察来说,冬天和夏天有不同的“苦头”要吃。在李勤看来,夏天更难受一些,有的船只货仓里既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在极度闷热的环境里完成人员和货物信息复查后,往往又是一身汗。
同时,夏季也是人员落水事件高发期,因此水上巡逻支队的民警们还担负着救人的重任。上周某日傍晚,便有一名男子酒后失足落水,正是张峥和同事开着皮艇将其救起。
遇到有人投河轻生,则危险系数陡增。此时,就需要“老师傅”李勤出马了。由于江面情况复杂,潮位变化不定,船只和轻生者的距离必须恰到好处。太近了,螺旋桨可能伤到人;太远了,救生设备又够不到人。李勤形容称,“既要保持距离,又不能离他而去。”
水域版图变大了,徒弟也快出师了
时间回到3年前,2017年4月,张峥从警校毕业来到支队后,就一直跟着李勤学习。在师傅身边足足看了大半年,才终于上手开船。当被问及第一次开船是否紧张时,张峥说:“说实话,我到现在还紧张。”
由于水上情况多变,开船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依靠丰富的经验。张峥坦言,很多时候他忽略的问题,师傅都能想到。比如靠船检查,相隔老远,李勤会先观察对方船只吃水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速度靠近,合适的距离停船。如何更精准细致地完成这一套动作,张峥还在学习和摸索之中。
从警11年来,李勤见证了水上公安局到边防和港航公安分局的转变。工作的水域版图越来越大,逐渐从黄浦江延伸到长江、近海,管理的船艇也越来越多,未来还会有海船入列。
这对支队民警来说,无疑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对此,乐观的李勤看着正在掌舵的徒弟说:“没问题,年轻人反应快,悟性高,大概今年就可以出师了!”
作者:本报记者 何易 周辰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