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入中伏,天越来越热,奉贤的黄桃马上就要进入采摘期了。顶着烈日,来到青村镇吴房村“桃王”费士杰家,今年整70周岁的老费一见面就对我说:“桃子还有4、5天就可以摘了,这几天很关键,要施足肥,让大太阳把桃子的糖分晒出来,做桃农很辛苦的。”
老费告诉我,前一天晩上,他花了两个小时在桃园里施肥。第二天早上4点半就起床了,5点钟,乘着早上天气还相对凉快,到桃园里用电动机接上水管给桃树浇水。老费有两块承包地,相隔两百来米,北面一块4亩,南面一块3亩,全部种黄桃,两处桃园浇完水足足要花3个半小时。老伴韩秀娥料理完家务也来帮忙。两人忙完,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老伴回家做饭,老费又骑着电动三轮车到村委会去取今年预订的1000只精品礼盒包装箱。马上就要摘桃上市,这些准备工作也要开始做了。
在吴房村,费士杰是有名的“桃王”,种黄桃已经有40年了。青村镇和吴房村历年以来举办的“黄桃大赛”,老费选送的桃子几乎“百发百中”,总能获奖,以致近几年大赛的主办者只好劝他“让贤”,可以做“评委”,把获奖机会留给别人。但就算不参赛了,老费的黄桃品质一点没下降,去年,他种的最大一只黄桃足有1斤6两重。我问老费,为什么他种的黄桃总是比别人大?当“桃王”有什么决窍?“桃王”说了八个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具体说就是在种桃的每个环节都要环环扣住,一点也不能马虎。比如这几天就很关键,桃子基本成熟了,但糖分还没到,太阳暴晒可以让糖分出来,但桃树消耗也大,不加肥不行,于是人就需要冒着酷暑加班,施肥浇水,让黄桃做“最后冲刺”。这些农活做到位了,那么,接下来即使桃树上部的大桃采摘了,下部稍小的桃子还会继续长大,从8月头可摘到8月底。
吴房村是上海第一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是南郊的桃花源,最老的黄桃树栽种于上世纪80年代初。成为示范村后,吴房村的田园乡村景致由中国美院的资深设计师操刀设计,精心施工改造后,粉墙黛瓦、桃花掩映,小桥流水、一步一景,相当别致,民宿建筑和配套项目也是让人惊呼“太美”,成了美丽新农村的典型。风貌提升后的吴房村迅速受到社会各界与媒体的关注,已然成为上海的“网红村”。而村里唯一的百年老宅就是老费的祖居,老费的父亲把这座老宅留给兄弟俩,吴房村改造时,俩兄弟协议后将老宅流转给了村里,原样整修后现在成了吴房村的村史室,是“网红村”的重要景点。
虽然吴房村成了“网红村”,又正在引进“与国际大都市郊区相匹配”的一些新产业,不少村民也都改行从事了第三产业,但老费仍坚守着他的桃园。黄桃是吴房村的名片,游客来赏桃花、吃桃子、带桃子回家,桃子总还是要桃农来种。
我问老费,晚上还要施肥,下午是不是可以休息一下了?“桃王”说,歇不得,要去桃园里给桃枝上支架。要防8月里可能要来的台风,就算没台风,也要防阵风。我跟着老费来到桃园,他指着硕大的黄桃说:“你看,大一点的桃子现在已把枝头压弯了,都要固定好。摘桃时是一批批摘的,我一般是根据订单,要多少摘多少,请一个帮手,一天一个人就可以摘1000斤桃子。” “桃王”告诉我,他的7亩桃园可产黄桃3万斤,去年年头不错,卖了19万元。靠这几亩黄桃,没意外的话,每年十几万元收入还是有保证的。
虽然只在桃园里待了没多久,我已经感觉到身上衣服开始汗湿了,老费看了笑道:“我每天从这里回家,人都像刚从河里爬上来一样。” 我发现,老费的桃园就在吴房村每年举办黄桃节的主会场边上。吴房村现在已成了在上海市民中名气越来越响的“市”外“桃源”,但就算真是“世外桃源”,估计也要靠桃农的汗水来浇灌。
作者:薄小波
摄影:陈龙 薄小波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