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俯瞰松江区泖港镇,三面环河的小镇形似一个“岛”。地处镇中心的黄桥村因位于黄浦江之源,素有“浦江第一村”美誉。日前,黄桥村村民们盼来期待已久的好消息,随着一幢幢粉墙黛瓦的江南风格小楼在黄桥村南部立起,该村农民集中居住点一期项目正式完工,首批64户村民们陆续搬入,二期395户也正加紧建设,预计今年底交房。
十几年的心愿终于实现,得益于上海近年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进程的加快。到2022年,上海计划推进约5万户农民实现相对集中居住,采取“进城上楼”和“平移集中”两种方案,黄桥村采用的是后者。
作为上海唯一一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宅基地改革“双试点”,黄桥村在城市发展和乡土情结中寻得一种平衡,在新一轮乡村振兴中,走出了一条兼具城市便利、乡村气质的上海“新农村村落”之路。天然气入户、统一的社区绿化、宽敞明亮的公共食堂,这是黄桥村选择的城市生活。但它又没有简单复刻城市,而是“尽可能保留人们熟悉的乡村”。
曾前往黄桥村实地考察的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主任委员孙雷对其评价颇高:“这是一次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实践。”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看似是住宅建设,实则是一项牵连甚广的综合性工程。无论是公共服务、文化配套,或是就业渠道,设计者都需要通盘考虑。
最大限度还原村民心目中的“江南民居”
黄桥村的农民集中居住点的实践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黄桥村党总支书记张永强告诉记者,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远比想象的多。初期房屋样貌引发的“集体吐槽”、无处安放的乡土情结……种种矛盾扑面而来。
起初,特邀而来的设计师选择了偏工业化的后现代风格,平顶设计、简单线条,虽然风格简练,但并不符合村民们对于“家”的想象。为解开村民们的心结,黄桥村村委会干部们一次次召集举行村民会议、一户户拜访村民收集建议,终于摸清了村民们的审美诉求——“江南民居”。
黄桥村三面环水,在尚未筑桥的年代,无论是前往松江城区或是市中心,村民们都绕不开“摆渡船”。发达的水系,让这里的村民们更向往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这也是他们儿时乡村记忆的生动体现。掌握村民需求后,设计团队便从一砖一瓦着手,仔细研究起江南民居传统样式。便于雨水滑落的尖顶设计、入口处的门坊……为最大限度还原本地村民心目中的“江南民居”,设计师们还特意参考了广富林文化遗址的设计理念。在一番改造过后,一幢幢更错落有致的江南风格小楼跃然眼前,线条感十足的设计将江南之美呈现得淋漓尽致。村民们都说,这就是他们理想中的家园模样。
村民会所、驻村养老院,承载无处安放的“乡土情结”
55岁的王培珍是村里首批搬入一期项目的住户之一。她家老宅建于上世纪80年代,翻建房屋心切的她早早就向村里报了名。如今,家里5口人一同居住在这幢带有4个卧室、3个卫生间的两层小楼里,儿子儿媳的主卧里还嵌入了最时兴的衣帽间。“这个房子真的比我想象中还漂亮。”亲眼见证新房从无到有的王培珍由内而外生发出一种满足感。
在整个一期项目建设过程中,包括王培珍在内的64户村民,每户人家只要自掏腰包10万元左右,剩余的20多万元费用均由政府补贴。据黄桥村主任陈继明介绍,政府补贴大多花在了配套设施上。这些配套设施有些是为了满足村民们的“刚需”,有些则承载起村民们无处安放的“乡土情结”。
正如大多数沪郊农村一样,黄桥村也面临着“养老”难题。一方面,喜欢“贴地气”的老人们不愿离开故土;另一方面,村里能提供的养老服务实在有限。黄桥村正在建设中的公共配套设施中有一样人气最高——自带49张床位的驻村养老院。这间养老院面向全镇老人开放,主要是为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难题,探索“不离乡土”的养老模式。自打驻村养老院开建消息传出,前来打听的人络绎不绝,纷纷想着提前“订位”。
为尽可能延续村民们的传统习惯,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中实现“集中归并”,黄桥村还建起了村民会所、村史馆。兼具宴会厅、公共食堂两种功能的村民会所将开放给村民们办婚礼,而村史馆既是为老一辈留住念想,也是为了让后来人了解乡村历史、保留乡村记忆。
升级产业园打造乡村公寓,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流”
在新一轮乡村振兴中,黄桥村还在思索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流。毕竟,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的未来才有更多可能。张永强想得很明白,如果乡村本身就能为返乡年轻人提供足够多优质、有吸引力的工作岗位,何愁留不住他们?去年底,黄桥村与临港松江城达成合作计划,双方决定在原黄桥工业区的基础上“腾笼换鸟”,引进更多以研发为主的高科技企业。企业来了,工作选择更多了,年轻人自然也更愿意来。
在为年轻人寻找更多工作机会的同时,黄桥村还希望能为乡村创客们营造出更舒适的创业环境。一期项目建成后,原先占地168平方米/户被归并至110平方米/户,节省了近三成用地。节余下来的土地,正是黄桥村吸引更多乡村创客前来闯荡的“底气”所在。
黄桥村内高达25米的标志性建筑“钟楼”旁,坐落着几幢专为创客们预留的乡村公寓。此前,邻村腰泾村成功孵化出吾舍农场等优秀创客项目,让黄桥村也看到了这一片蓝海市场。“如果更多年轻小白领能来我们这里创业,那么乡村休闲旅游自然也能顺利发展起来了。”张永强这样畅想。
作者:王嘉旖
图片:袁婧
编辑:顾一琼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