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智库成果——《经济战“疫”: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与对策》已经正式出版,为复工复产复市提供建议,为加强公共管理和应急体系制度建设、完善特大型城市治理积极献策。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党组织书记、《经济战“疫”》主编陈诗一最近就此书的诞生做了全面的“复盘”。
争分夺秒,40多位学者倾注全力
从启动《经济战“疫”》约稿到收集成册,前后只用了不到1个月时间。期间,包括陈诗一在内,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研究中心主任李清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芮明杰,复旦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彭希哲,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先海,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刘志彪等都积极参与。
据陈诗一透露,40余位复旦与国内高校经济学和公共管理领域的学者通力协作、各展所长,争分夺秒、不眠不休,3月初《经济战“疫”》初具雏形,最终在6月与大家见面。
《经济战“疫”》一书的作者团队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长江学者、“万人计划”人才等国家级知名学者9名,他们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全书的撰写任务,为有效应对疫情、推动精准施策,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对于各级各地的公共管理、企业经营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对于广大读者的工作和生活也能引发启迪思考。
通力协作,28个章节体系完整
仔细翻阅《经济战“疫”》,全书除总论外共28章,分为宏观经济、产业经济、金融市场、世界经济、公共治理和地区经济6个部分。每一篇文章都坚持系统思维,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疫情发展规律,又重视科学分析和精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之策。在宏观层面强调逆周期应对,重视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在中观层面强调产业的差异化发展战略,推进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在微观层面强调企业的复工复产和供应链管理。
在陈诗一看来,《经济战“疫”》的章节内容覆盖面广,既强调中国经济有足够韧性,高度重视增强信心,又对症下药,补短板强弱项,直面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秩序恢复中的堵点难点问题。
自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恢复的政策。在施行各种支持经济恢复的金融政策时,不仅要考虑短期的效果,也要考虑其长期的目标。经济需要信心,市场需要预期,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能再搞“大水漫灌”,不能再投向高污染、高能耗的重化工业行业以及大城市的房地产业,而是要长期定位、精准投资与定向支持。
钱军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金融市场:影响与中国对策》一篇中指出,面对疫情已经造成的冲击和后续可能的风险,我国金融业需要高度关注其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各业态可能的冲击。面对疫情冲击,我国的宏观政策上要进一步加强逆周期调控,为重点行业中小企业提供支持,降低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银行的信用风险。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永钦则认为,面对疫情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应采用结构性货币政策,针对受疫情影响部门释放流动性。由于不确定性上升是加剧杠杆周期下行的根源,稳定信心是削弱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扭转杠杆周期下行趋势的核心策略;同时,由于债务的刚性特征,经济基本面好时加杠杆积累的债务,在下行期给债务人带来沉重负担,供给(投资)和需求(消费)侧均收到抑制,所以减轻税负和适当核销债务也很关键。
据介绍,全书从如何应对疫情对经济金融的冲击、如何稳妥开展复工复产、如何实现既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何在疫情进入常态防控时提高相关领域的公共治理能力等重大现实议题入手,考察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各类产业冲击、金融市场变化、地区经济秩序、公共治理挑战、世界经济变动的各个方面,综合经济、金融、产业、资源、环境、公共管理各个领域,从实践和理论出发,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种经济影响以及短期和中长期对策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把脉献策,智库研究力含金量高
《经济战“疫”》在精选文章的时候,通过多个渠道收集,并进行了多次筛选、修改和拓展。疫情初期,就有多位教授认真思考、陆续发声,第一轮就收到了20余篇观点鲜明、短小精悍的智库文章;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各行各业有序复工复产后,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经济学院陆续开设线上公开课,为中国经济按下重启键出谋划策。
泛海国际金融学院还联合《复旦金融评论》推出的高端线上系列课程复旦金融公开课,分别就疫情对于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其救助方案;疫情常态防控下的中国资本市场,金融如何助力实体经济“一键重启”等与疫情相关的热点金融经济话题展开深度剖析。
“公开课凸显了复旦学者在复工复产智库研究中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力,为《经济战‘疫’》提供了充沛的学术支撑。” 在陈诗一看来,“更重要的是,公开课在形式上为复旦大学探索在线网课教学模式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可能性。” 在收集了60余篇观点精锐的文章后,主创团队经过严格筛选从中挑选了28篇,并一一与作者沟通,进行核心观点拓展和系统性扩写,使每一篇文章尽可能做到焦点聚集、框架完善、论据严谨。陈诗一也坦言,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疫阶段,它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动模式,也势必将对中国经济金融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无论是理论框架和模型,还是趋势、结构的分析,带来巨大变革。
作者:唐玮婕
编辑:祝越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