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对稳就业工作的总体规划,上海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促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紧扣中央提出的“六稳”“六保”目标,以“稳就业”为总体目标,以“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为主要脉络,共分为7部分26条。
在11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人社局副局长张岚表示,上海目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未出现规模性裁员和失业现象,整体就业人数逐步回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也保持总体稳定。但各项不利因素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影响本市就业形势,整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亟需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稳就业政策举措为企业减轻负担、为市场注入活力、为劳动者提振信心。
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完善机制加强保障
张岚介绍,总体来看,《实施意见》包括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完善机制加强保障四大部分。
着力加大力度保市场主体,《实施意见》通过加大减负稳岗力度和金融支持,解决企业经营和用工成本高的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加大投资、稳定外贸,解决企业因业务收缩导致岗位流失的问题;通过挖掘内需、培育壮大新动能等措施,解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造和拓展就业空间的问题;通过加大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解决相关群体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
着力拓宽渠道保居民就业,《实施意见》通过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的各项补贴政策,解决部分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偏弱的问题;通过优化创业带动就业政策,解决创业者面临的资金、场地、能力等问题;通过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加强托底安置就业、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措施,解决阻碍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各类重点群体就业的突出问题;通过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解决劳动者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吸引优秀人才和保障劳动者有序来沪就业等措施,解决本市人才和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通过提升就业服务能力、加快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等措施,解决企业和劳动者迫切需求的线上就业服务和各类业务不见面办理问题。
着力强化托底保基本民生,《意见》通过完善失业保险政策,加大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力度;通过优化困难人员生活保障措施,增强其就业意愿和就业稳定性。
着力完善机制加强保障,《意见》通过完善工作组织协调机制、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就业形势监测机制等,努力打造工作有合力、绩效有考核、资金有保障、形势有监测的稳就业工作体系。
融入更多“上海特点”,兼顾短期纾解矛盾与中长期保障需求
《实施意见》还具有统筹谋划、问题导向、创新提质等特点。
兼顾国家部署与本市特色,文件还融入了更多“上海特点”:比如,发挥上海金融优势,进一步强化对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推进“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建设,拓展就业新空间;紧密结合促进就业和延揽人才,加大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等。
同时,《实施意见》兼顾短期纾解矛盾与中长期保障需求。在短期纾解矛盾方面,通过各类阶段性补贴政策,帮助企业和重点就业群体渡过难关,包括延长困难企业职工在岗培训补贴期限、给予用人单位吸纳重点群体一次性补贴、延长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期限等;在中长期保障需求方面,集中体现稳就业工作,如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新政策、对个体工商户的一揽子扶持政策、降低制度性成本稳定外贸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系列措施等。
另外,《实施意见》兼顾机制完善与服务创新,包括:提出完善民营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建立信用乡村、信用园区、创业孵化示范载体推荐机制,引导平台企业与从业人员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健全多方参与的就业形势研判机制等;建立跨部门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企业产销融通对接、引导优质孵化载体承担公共服务事务、全面推进灵活就业登记制度、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事项对接“一网通办”总门户,实现高频服务事项不见面办理等。
据悉,下一步,上海将继续坚持把稳就业摆在全局工作首位,抓紧落实文件中的各项政策,确保迅速有效、落实落地;同时,落实失业风险防范职责,进一步调整完善储备政策,以稳就业促发展,以促发展保就业,千方百计保障本市就业形势持续稳定,为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积极贡献。
上海打出政策组合拳,前五个月整体就业1015万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和中美经贸摩擦,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影响,上海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为确保本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上海多个部门打出政策组合拳,全力以赴推进援企、稳岗、扩就业工作。
记者从11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海就业局势总体平稳,截至5月底,上海整体就业人数超过1015万人,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户籍劳动力就业占比稳定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登记失业人数16.59万人,控制在较低水平。
前五个月上海就业局势总体平稳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岚表示,前期,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上海聚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人社领域陆续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在实施减免方面,上海从2月到6月免征中小微企业及按单位参保的个体工商户三项社会保险的单位缴费,今年上半年将为企业减负约530亿元;对不裁员、少减员、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返还单位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并在操作上推行“不见面审批”,实现全程网办。截至5月底,已向12.69万户用人单位返还资金25.55亿元,惠及职工469万人;对春节期间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上海给予一次性就业补贴,标准分别为每人1500元和800元,截至5月底,两项政策已分别有625家和3793家企业提出申请,涉及资金5300万元和2.4亿元;上海还在全国率先出台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线上培训补贴政策,补贴标准为企业培训成本的95%,每人次最高补贴600元,截至5月底已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84.7万人次。
此外,上海还建立了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长三角地区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就业招工协调合作等机制,推进线上招聘服务,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助力企业复工达产。
稳妥推进线下招聘和岗位实习见习工作
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就业群体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用人需求有所下降,特别是传统线下招聘活动暂停使得大学生实习和双向选择的渠道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对此,上海市教委制订出台应对疫情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系列政策,并全力突破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键难点。
市教委搭建平台组织各类毕业生网络招聘,形成“天天有市场、周周有专场”的全天候网络招聘大市场。3月以来已组织十多场面向本市高校毕业生的综合或专场网络招聘会,动员2.3万余家用人单位共提供就业岗位23万余个,大大超过原先预计的用人单位数和岗位数。
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开发各级各类用人单位需求等也是重要举措,比如:市民政局专门拿出1000个社区工作者岗位面向本市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要求中央在沪企业、市属和区属企业在今年新增岗位中拿出不低于50%面向本市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市经信委、国资委、商务委等单位共动员3000多家单位提供了65000多个招聘岗位;“大学生村官(选调生)”“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项目招录规模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倍。
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表示,还将进一步统筹各方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在就业渠道开拓、就业岗位增加等方面继续发力,对于就业困难、家庭困难,以及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地区的毕业生将采取“一生一策”,给予更多关心和机会。另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稳妥推进线下招聘活动和岗位实习见习工作。
29个就业惠企政策可“点单式申请”
如何促进稳岗惠企政策落地,让企业尽快享受政策红利?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主任周国良告诉记者,当前,人社部门正在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就业方面一揽子政策,实现企业办事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
由市人社局开发的就业条线惠企政策“点单式申请平台”已上线,“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费补贴申请”“公益性岗位补贴申请受理”“创业担保贷款申请受理”等29个惠企事项已纳入平台。
周国良介绍,该平台有三个特点:一是惠企政策“菜单式呈现”,企业在登录平台后,系统会自动初筛出企业可能符合申请条件的惠企事项进行直观反馈;二是惠企政策“点单式选择”,企业可直接在界面内勾选拟申请的事项,系统内嵌互斥算法,当两类及以上项目不能同时申请时,系统会自动进行提示;三是惠企政策“一站式办理”,目前平台内已有12个事项可直接进行网办。
下一步,人社部门将持续推动惠企事项“一网通办”,按照“上线一个、纳入一个”的方式逐步扩充点单式选择范围,实现“一站式办理”。此外,还将借助大数据中心的电子证照库和各委办局的数据共享机制,不断优化完善审批流程,逐步减少单位业务申请所需提交的材料数量,提高就业补助政策一揽子受理的办事效率,提升企业办事满意度。
文:周渊
图:张伊辰
制图/编辑: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