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名来自全球各地的观众,今天走进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共同见证“乡田同井 守望相助”抗疫公益演出季大幕的拉开,也见证了上海演出行业的“元气恢复”。
开幕演出舞剧《朱鹮》,被誉为架起中日两国“民间文化桥梁”的舞剧,曾在日本巡演数轮、演出超过百场。按照计划,《朱鹮》原本在今年2月将在日本启动巡演,受疫情影响不得不一再推迟。如今,《朱鹮》以特别的形式,带给中外观众别样的视觉盛宴。
据悉,“乡田同井 守望相助”抗疫公益演出开幕式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京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旨在向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疫情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所有人致敬,并呼吁全球各国团结应对这一前所未有的人类危机。
久别重逢,近300名观众见证艺术复苏
事实上,这是文广演艺集团公益演出季的首场演出。台下的观众,为虚席已久的剧场增添了人气。
这批观众当中,不仅有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有各国驻沪领事官员等国际友人。疫情期间,这群人都主动参与到守护上海的行动中,让城市被温度和善意围绕。此时相聚在国际舞蹈中心,既是一次守护者的友谊共叙,也是和火热生活的久别重逢,扑面而来尽是喜悦和兴奋。
开幕式前,上海国际舞蹈中心遵循“观众人数不得超过剧场座位数30%”的要求,对大剧场1074个座位中70%的座位以“隔排隔座”的方式进行“封印”。除此之外,剧场方还在电梯、入口等各个重要通道配备洗手液,在后台等演职人员重要出入口张贴“防疫告示”,制定一系列开演后的注意事项。
随申码、实名制、戴口罩,接受全套防疫检查后观众才可步入剧场。随着他们一一落座,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终于“满场”。日本长崎县贸易协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黑川惠司郎便是观众之一,除了欣赏舞剧外,此行更是想看看上海是如何保障剧场复苏。
艺术舞台的重启,也意味着生活正在重回正轨。在黑川惠司郎看来,纵然文化活动“复苏”有些迟缓,但作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此次“重新出发”却意义非凡,更是在舞台与观众、国家与国家之间搭建了桥梁。
时隔多年,上海首位援鄂医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再度走进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感受。“这场公益演出,是为了纪念一起参加过抗疫战斗的所有人,我很激动能见证这一时刻。”在他看来,此次公益演出不仅仅表达对于一线战士的敬意,更是为了纪念全社会对于抗疫的努力。
这熟悉又陌生的舞台,向世界传递爱与和平
作为中国舞蹈里程碑式的作品,开幕演出《朱鹮》集结了上海歌舞团的主要优秀演员。尽管这部舞剧已经在世界各地上演了260余场,但此番登台对他们而言意义非常——这是他们因为疫情暂别舞台后的“首秀”,也是一次与观众特别的最美邂逅。
“走上舞台那一刻,非常兴奋,有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这是上海歌舞团首席舞蹈演员朱洁静最为直接的感受。自1月24日休假后,直至3月2日才复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朱洁静只能自己在家铺上瑜伽垫练功。除了她之外,王佳俊、侯腾飞、王景等在内的上海歌舞团全体舞蹈演员,均“未复演先复功”,以保证状态和体能始终“在线”,准备着重逢那刻接受观众的检验。“尽管剧场关闭,但舞者的脚步未曾停下。”
其实,疫情期间上海歌舞团还进行了“云考核”、慰问演出,不过今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舞剧首秀。朱洁静将这场演出比作“回家之作”,演出前许多观众在社交平台上留言,询问何时开票、演出安排。纵然疫情推动了“云演出”模式,但朱洁静相信未来剧场的观众不会流失,“舞蹈的生命力归属于现场的舞台。”
随着大幕重启,舞台上的演员们用无声的舞姿,跨越了语言,传递着人类相通的情感——“为了曾经的失去,呼唤永久的珍惜”。正如朱洁静所说,舞蹈没有国界、艺术全球相通,中国舞蹈演员诠释着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理念,也向世界传递和平与爱、共同携手的信号。黑川惠司郎不禁感叹,这部经典剧目,让疫情之下的人们对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所有人都在期待着国际往来的恢复。
据了解,之后的两个多月里,上海文广演艺集团还将集结旗下8 家院团的演出资源,为抗疫公益演出季带来更多精彩剧目。其中包括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音乐剧《面试》、滑稽戏《哎哟爸爸》、木偶剧《花木兰》、《我和我的祖国——献礼音乐会》、杂技《时空之旅2》、原创大型杂技主题晚会《致敬青春》及管弦乐综合演出等。此外,整个演出季将拿出相当数量的公益票,邀请疫情期间的白衣战士与坚守防控岗位的奉献者们共赏好戏。
作者:占悦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