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是杜猛的值班日,这一天非常平静,杜猛正利用这难得的平静,埋头书堆校对着刚刚写完草稿的论文。天刚下过雨,杜猛身后的窗口透进来的光,洒在他案头摆满的书籍上。《命案现场分析概论》、《尸语者》、《中国首席大法医陈世贤解案》……一本又一本专业书籍,陪着杜猛走过了长达十一年的法医生涯。杜猛已经成长为嘉定公安法医探长,但他仍然如饥似渴地学习、更新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带领团队参与“全警大练兵”,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理论的真知。
“走!陪我去趟殡仪馆”
“死是一个人最终的结果,法医的工作就是从这个结果中找出原因”。这是杜猛在参加上海刑侦系统标兵评比中的开场白。诚哉斯言!一个人的死因,事关正义、公平,事关舆论、也事关家属的情感。
所以,每一具呈现在眼前的尸体,杜猛都会一丝不苟地对待,用法医独有的严谨、细致投入一线勘查。杜猛的工作作风,也深深感染着自己的同事。嘉定的法医团队非常年轻、朝气蓬勃,平均年龄只有32.4岁。当他们面对疑难案件时,都会反复研究、集体商讨,在一次次实战中练就敏锐的思维、锐利的眼光、麻利的手脚……各种现场千变万化,有些你遇到过,有些我没经验,相互的讨论成为法医探组的常态,遇到有疑问的案件需要复勘尸体的,法医探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走,陪我一起去趟殡仪馆!”很多尸体上都有血迹,如不擦干净就会遮掩伤口,杜猛一再提醒探组的同事,哪怕再细小的伤口可能完全改变死亡原因的性质。所以,在一次又一次跑殡仪馆、在一遍又一遍复勘现场、在一轮又一轮的研讨商量中,一个又一个疑难案件被攻克下来。记得最多的一次,杜猛和同事跑一个案件现场去了十几次,终于查清死者死因。“创口有几个、深度多少、有没有反复的动作?”杜猛对自己和探员的要求近乎苛刻,正是这样的苛刻才使死因在细微的解剖中被充分论证。近期,有一名工人在车上装载货物时,绳子断裂仰面摔下来意外死亡,整个过程有监控记录。死因虽然是明确的,但杜猛发现死者生前戴着一个草帽,与普通高坠死亡形成的头颅损伤不一样。杜猛以此为契机让探组的同事一起仔细清理尸表创口,研究创口和颅骨骨折形成因果关系。大家在知道结果的情况下,仍然细致严谨地完成每一个步骤,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同时也根据法医的结论,为职能部门开展防范宣传提供戴头盔安全生产必要性的实例。
法医就是要靠自己的专业,让尸体“说话”,还死者一个公道。杜猛的小徒弟金特刚踏上岗位时,跟着杜猛去出一个现场——在塌了半边墙的旱厕里的尸体。金特看着杜猛在茅坑里伸手捞尸体。他在日记中写道:“起先感觉怪怪的,看着师傅如此自然、专注的神态,我从此读懂了法医的含义就是责任。”
“冰冷尸体外,还要面对生者的眼泪!”
“要学会换位思考!”很难想象妻子失去丈夫、父母痛失子女、子女面对父母尸体时的感受。杜猛说,每一起案子或非正常死亡,法医查明了死亡原因后,还要接待每一个死者身后的家人。无法接受亲人亡故的现实,往往有些人会不同程度地疑虑和猜测,看着家属的眼泪、听着他们失声痛哭的声音,感受着他们撕心裂肺的悲痛。杜猛和同事都会表示理解,在专业的回答之外,也会不断安抚他们,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刻,不能让专业死亡证明冷冰冰。
队里的法医张剑刚入行时,遇到一个喝酒致死的现场勘查任务。亲戚朋友都在现场,对死亡原因也没有异议。但是,按照非正常死亡现场勘验规范,必须对死者进行尸表检查。但是,群众不理解,自认为死因明确不需要勘查,而且脱衣勘验是对死者的不尊重。张剑面对这样的局面,显得非常局促、场面一度非常尴尬。杜猛说,很多现场专业勘验不是问题,最难的一道关可能就是与家属的沟通。针对这种状况,杜猛专门和大家研究,在各种不同的语境里怎样说服这些家属。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有空就开展情景再现和演示,着重从法律规定、后果危害等方面摆事实、讲道理,不断操练自己的“说服艺术”。近期,遇到一名癌症晚期的农村老人喝农药死亡,家属碍于名声不希望法医勘查出这样的结果。但是,杜猛和同事告知家属,没有死亡勘验结果,无法开具死亡证明,就无法火化。当地人有个习俗,三天内要开丧的,而当时又遇到周末。杜猛从家属角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说服家属交出了农药瓶子,杜猛也加班加点确保了死者及时火化,并按照风俗习惯办理丧事。
“有压力,大家一起扛下”
成天与尸体打交道,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常人无法现象的。有的法医在家不敢跟孩子谈论自己的工作,有的法医在勘查一些孩子死亡现场后形成心理阴影。
杜猛是过来人,以前曾经出现过回到家不由自主,不停洗手的心理问题。2011年,杜猛努力学习,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他在工作中也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断给同事各种心理疏导。在他的鼓励下,探组多位成员也参加心理咨询师的考试。面对工作上和生活上的的各种压力,杜猛总是对同事说,“有压力,大家一起扛下”。
在法医组平时的练兵训练中,杜猛着重给大家各种心理训练,让大家在勘查现场时,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景,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将查明死亡原因作为自己的职责,不让一些主观的影响对专业判断产生不利影响。大家很快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查明案情,是对家属负责,这样就能找到心理的安慰。南翔曾有个待拆迁工地上的老人,他是负责留守看管工地的。他死亡时体表没有任何外伤,房间的门呈反锁状态。排除他杀后,究竟是病死还是另有原因,第二天尸斑呈现殷红色提示一氧化碳中毒!但是按照经验,此类中毒要有燃气、煤球炉等物不充分燃烧后才能形一氧化碳,现场由于待拆已经断水断电,更没有这些东西。杜猛和同事复勘现场,最终发现门口一个发电机是燃油的,经检测致老人死亡的气体是从这个发电机里传出来的。最终,法院判定老人的死亡原因为工作期间的因公死亡,支持家属获得赔偿。杜猛经常用这样的例子来鼓励大家,法医的价值就是为死者说话,他也主张探组群策群力、通过集体讨论下结论,帮助每一位法医丢掉思想包袱。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上海智慧公安建设也卓有成效,杜猛和他的法医探组深知,如果沉浸在固有的技术中不思进取,就会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所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在干中学、在学中练,翻开尘封的案卷,连续突破三起命案积案,三名潜逃15年以上的凶手被抓捕归案。
作者:何易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