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嘉定外冈镇的上海百蒂凯蔬菜种植合作社,记者看到这样一幕:农民收获生菜只要人站在一边,成熟的生菜便会自己“跑”到篮筐里来……原来,一台由市农业机械研究所自主研制而成的小型履带式蔬菜收获机正在这里进行试验。在沪郊,传统的手作式春耕悄然发生着变化,机械化、自动化成为了主流,高科技机械和新型种植技术以及“互联网+”的推广使用,让疫情防控时期春耕生产的劲头提了起来。
上海绿望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大棚蔬菜长势喜人,青菜、生菜、油麦菜一派绿意盎然。在一个刚收获完鸡毛菜的大棚内,农机师傅正在忙着耕地。只见他熟练地操作旋耕机,位于机器前部的旋刀将土块打碎,后部的粉碎刀片将表层土粉碎均匀抛撒并整平。旋耕机所到之处,原本结实的土地,立即变得松软平整,十来分钟就完成了耕地。
合作社负责人曹久青说:“一个大棚约五分地,以往,两个人一起耕需要七八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且人工耕地后的土块大小不均匀,对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都有影响,用机械耕地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曹久青又拿喷雾机举了个例子:如果打绿叶菜,五分地一个人背负式打药的话需要半个小时,用上喷雾机之后五分钟之内就能完成。而且喷洒密度也变得更均匀,覆盖更全面。如此一来,更多的劳动力从繁重的劳动中得以解放出来,使蔬菜生产更加高效,人力成本也减少了许多。同时,作业过程也变得更加精准、方便和灵活。
曹久青于2011年在外冈镇泉泾基地承包了415亩土地,开办了合作社,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农民。从2016年起,他便陆续引进了多台旋耕机、播种机、移栽机等机械化设备,涵盖了耕整地、开沟作畦、移栽、施肥等多个环节的机械化操作。作为嘉定区首家市“机器换人”三星级示范基地,上海绿望果蔬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纯人工种植到如今实现70%的机械化率,在作业效果、经济效益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力成本减少超四成,一年下来能节省近30万元。
外冈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姚红芳告诉记者,各级政府的农机购置补贴利好,促进了农民对农机的购置和使用,使得劳作效率和质量大幅提高,目前春耕工作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除了农业劳作从手作式到机械化的变迁,“互联网+”也不断渗透向农业领域,上海百蒂凯蔬菜种植合作社正是这些如春笋般破土而出的“互联网+”受益者之一。通过区农业农村委“牵线搭桥”,百蒂凯除了向盒马、大润发等超市提供蔬菜供应,还对接了多家社区,以微信“群接龙”的方式接收订单,向居民提供“蔬菜直送”服务,销售渠道由线下充实到线上。
目前,外冈镇2万亩的水稻种植也已启动,备耕工作正稳步推进中,镇农业部门积极落实水稻种子供应。此外,拖拉机、插秧机、耕地机等农业机械的检修调试及维修保养工作也在进行着,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不减少。预计4月下旬开始水田机械整地工作。
作者:薄小波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