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上海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实现精准防控的同时,有序推动复工复产。
有序组织,跨省上班返岗不再难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深入,苏浙沪交界地区的跨省货运流动、居民跨省通勤上班已成为常态。这些天,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陆续复工复产,打通人流、物流堵点,有序组织务工人员跨地区返岗成为重中之重。
场景一:苏浙沪交界人员车辆互认通行
为方便金山区、平湖市、嘉善县三地居民跨省上下班通勤,2月中旬起,金山、平湖、嘉善三地共同推出“两书一证”人员车辆互认通行机制,以有效解决省界人员和车辆道口通行的瓶颈问题。
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三地目前也已实现了“一证通行”。安亭镇与花桥镇、嘉定区与太仓市也都实现了人员车辆互认通行。
场景二:边检出手,打通海上复工路
昨天中午12时许,外高桥边检站为前往位于东海的平湖油气田开展复工复产的16名中石化海洋石油公司员工办理了边防检查手续。战“疫”期间,边检民警采用非直接接触工作方法,引导作业人员通过国家移民管理局边检行政许可网上窗口远程办理登轮证,极大缩减了边检行政许可办理时间。同时,加强与海关、海事等口岸单位的协作,全力保障平台作业人员到达码头后顺利登轮,按时搭乘船舶前往平湖油气田复工复产。
“科技+人力”引导安全有序返岗
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决不能放松疫情防控工作。上海各区依靠“科技+人力”,千方百计全面排摸、精准了解人员信息,引导员工安全有序返岗。
场景一:“三区联动”形成闭环
拥有千余员工的上海泛太制帽有限公司,外地员工约占60%。这么多人怎么排查?闵行区莘庄镇对此做好相应预案,采用街区、社区、商务区“三区联动”的防控排摸工作法,提升效率。
“三区联动”防控法将园区、厂区、楼宇、综合体及菜场等经济实体设为一区,街面、工地等城市管理实体分类为一区,社区、规模租赁等人员居住的物理空间定为一区,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在落实复工时先落实重点地区返沪人员隔离要求。同时,镇四大经济平台以经济普查为底数,切实做到人员排查全覆盖。
场景二:“零接触”快速登记人员信息
81幢大楼、87个小区、198家中介机构……面对如此众多的单位,浦东公安分局潍坊新村派出所开发了一款小程序。只要扫一扫小程序的二维码,就会进入信息填写页面,几分钟就能完成登记,不仅缩短了时间,更是避免了人员的频繁接触和聚集。
而花木派出所则专门辟出一个大厅,用于单位的登记和责任签约。通过责任区分片,社区民警逐一通知联系责任区内的单位负责人,分批错时到派出所进行人员登记和责任签约。
线上“店小二”提供“金牌服务”
为确保防控疫情与发展经济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近日来上海多地加大了复工服务力度、加速投资落地,比如临港新片区迎来总投资额超过200亿元的12个产业项目。“店小二”从线下到线上全程在线,不变的是“金牌服务”。
场景一:云端助力,22个项目集中“云签约”
2月20日,闵行区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重点招商项目签约仪式,会场里坐着的是来自各街镇的负责人,22家企业代表则在眼前显示屏的各个对话框里。疫情防控形势下,闵行区首次尝试重点招商项目网上视频签约,改“面对面”为“屏对屏”。当天签约的项目中,外资项目2个,内资项目20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7个,单个项目最高投资额达50亿元。
场景二:关键信息一次采集,多点复用
杨浦区投资促进办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不忘当好金牌“店小二”。为简化操作,减轻复工企业的时间和精力,区投资促进办与区科委等部门联手开发了“杨浦区企业疫情监管防控平台”。辖区内各复工企业从手机端或PC端扫描二维码进入,就能实现一次采集,多点复用。平台同时增加《承诺书》填报,指导企业积极履行防控主体责任。通过该系统,区内各街道和相关部门也能查询到企业复工情况,做到“不错、不漏、不失控”。
企业缺防控物资?我来保障!
面对复工复产,不少企业陷入两难:一面是生产的迫切需求,一面是企业对安全复工缺乏底气。对此,上海各级党委政府主动服务,努力保障已复工和准备复工企业的日常防护物资需求。
场景一:27条“规定动作”指导复工
闵行区莘庄镇拥有5000余家企业,截至目前共有1483家企业复工。据悉莘庄镇严格按照全市复工整体要求,将企业防控办法细化成27条操作指南。只要企业完成27条“规定动作”,就达到复工标准。此前,主营药品包装相关的企业紫江集团已在“27条”引导下顺利复工。
场景二:虹桥商务区推“防护物资互助平台”
“我们园区有14万人,目前约有40家企业复工,初步估算口罩的缺口约为8.9万只左右。”复工刚需物资令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胤犯了难。企业的需求就是政府服务的方向。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当即在商务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搭建了防控物资互助平台,结合供需双方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帮助供需双方做好有序对接。倡议一经发出,区域内企业积极响应,一批防护用品,一箱箱医疗防护用品被急送到一线。
港口迎首个高峰 海关签原发地证书
非常时期,上海多措并举保障口岸畅通、促进外贸发展。口岸管理、海关、海事、边检、港口等形成一系列口岸保畅通工作机制,目前洋山港已具备应对正常作业量的生产运营能力,上海海关则以多项举措积极支持出口企业尽快复工生产。
场景一:洋山码头“零接触”无人作业
洋山港区正在加速复工复产——前天,洋山港迎来春节后首波船舶靠港高峰。当天,洋山边检站共办理入出境(港)船舶27艘次,接近疫情发生前日均船舶量。在洋山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集装箱从船舶到堆场再到集卡均实现了“零接触”无人化作业,复工复产的进度明显超过传统集装箱码头。
坚持防疫情、促生产两手抓,洋山各港区运营企业根据复工情况和作业模式灵活调配船舶靠泊码头,与此同时,洋山边检站也不断优化出入境(港)船舶和人员的边防检查流程,全面推行网上办理船舶预检手续。
场景二:支持出口,海关多渠道签发原产地证书
2月21日,某知名国际化工企业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其出口货物成功申办了5份ECFA原产地证书,货值约30万美元,预计可享惠近2万美元。凭借海关签发的原产地证书,该公司出口货物能够顺利通关,并可享受不菲的关税优惠。
上海海关推出多项举措帮助出口企业便捷顺利申办原产地证书,同时优化签证现场管理,研究推出“非接触式”办理模式。
“硬核”举措支持企业平稳发展
近日,市政府制定发布《关于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一批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正加速落地,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场景一:临港新片区首批疫情补贴款半天到账
粤强陶瓷在临港新片区共租了四间商铺,年租金近百万元。“周一提交资料未送齐,周二补齐资料,周三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就已经把疫情补贴款汇出,按照政策,目前我们拿到了2月和3月商铺租金的50%补贴款。”粤强陶瓷上海运营中心负责人祝陈蕊发朋友圈为新片区的工作效率手动点赞。
目前,临港新片区已发放首批疫情防控政策补贴,总计25家企业包括酒店、餐厅、超市、教育机构等受益。
场景二:闵行梅陇扶持资金“先兑付后补材料”
“镇党委政府决定加快专项扶持资金的下拨,采取‘先兑付后补材料’的方式,把贵单位的537万元扶持资金拨付你处,并将于下周到账。”2月17日,上海红阳建工负责人汪海洋在微信上收到了《企业扶持资金下拨告知函》。目前,梅陇镇已有近千家企业收到了这一《告知函》,已有涉及200家企业的两批次扶持款共计3948万元到位。拨款还采取了“先兑付后补材料”的形式,一周内就可完成流程,为企业资金流转赢取宝贵时间。
作者:邵珍 周渊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