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薄雾笼罩中的崇明岛,犹如画卷,美不胜收。
推开门,寒风夹着薄雾迎面袭来,龚强不禁打了个寒颤。他挺起胸膛,格外精神,胸前的党徽和军功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龚强是土生土长的崇明人,一个年逾91岁的老兵。10天前,龚强收到武警上海总队执勤二支队崇明中队的请柬,邀请他和16位老兵“回家”过年。今天,龚强起的比以往早,嘴里不停地和家人念叨:回老连队过年!
老人的期盼与等待,足足等了70年。龚强说:“70年前,部队在新中国成立时组建,70年后的今天,没想到还能重回战斗过的地方,圆了一个梦想。”
中队的前世与今生,也整整隔了70年。中队第17任指导员李博说:“邀请老连长和老兵回家过年,这一次大团圆也整整70年才梦圆。”
1月15日一大早,龚强和16位老兵佩戴着过去的军功章来到中队,全中队官兵整齐列队,欢迎老兵回家过年。
“连长同志,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二支队三中队列队完毕,请指示!第19任中队长张治远。”
虽然91岁高龄,但龚强身板笔直,他和16位老兵一起抬手向中队官兵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这个军礼,跨越了整整70年。
一字之别,91岁老连长“意外”找到了家
去年,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时,崇明中队第17任指导员李博打算从队史教育切入,却因为队史记载残缺、不少资料轶失而无从下手。
几经周折,李博在1990年9月编纂的《崇明县公安志》中,找到中队前身部队的一些记载,他又辗转找到《崇明县公安志》的编纂者,获得了一条重要线索,一位名叫龚强老人曾来反映,公安志上把自己的名字“龚强”写成了“龚祥”,希望予以纠正,并留下了联系方式。
李博如获至宝,直接到龚强家登门拜访。他终于确认,龚强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前身部队老连长。
见到李博那一刻,龚强手捧《崇明县公安志》几度哽咽,口中还不停念叨着:“老顾啊,老严啊,都走了……我这个名字,书里写错了,我叫龚强,不是龚祥。”
“当年我找过老部队好几次,却始终没有找到,还以为老部队已经没了呢。”龚强告诉李博。因为移防、转隶、调整等原因,崇明中队曾历经三度搬迁。
找到一个老兵,就找到一群老兵;找到一群老兵,就找到一段队史。在龚强的帮助下,李博拿到了一本通讯录,上面完整地写着17名老兵的联系方式。接下来的日子,李博和排长殷俊杰分头行动,一一登门拜访这些散落在崇明各个角落的中队老兵。“没想到,还有人想着我们、念着我们……”
走访中,李博和殷俊杰重新制作了一张内容详实的老兵联络表,详细记录了他们的相关信息,并将队史补充完善。
与老兵们进行精神交流,成为李博最为充实的业余时光。他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老兵们急切想回老部队看看,不如请他们集体“回家”过个年。
70年后相聚,团圆饭吃出家的味道
1月15日早上,崇明中队的营区格外热闹,17名老兵走进营门那一刻,锣鼓队敲出震天的节奏,龙狮队伴着鼓点欢腾起舞,官兵们整齐列队,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兵们“回家”过年。
张治远列队,如同以往一般郑重地向龚强敬礼报告,只是这一次他格外激动,声音几乎带着颤音。
当90后的第19任武警中队长与“90后”的第3任公安队老连长互致军礼,时光在瞬间穿越了70载。
李博大步上前,搀扶住龚强,热情说道:“欢迎回家!”
走进中队荣誉室,历茬官兵们接续奋斗的面貌和取得的累累硕果令老兵们欣慰不已,当看到老营房的照片时,点滴回忆涌上心头,老兵们已经情难自禁:“老连长,这就是咱们当年摸爬滚打的地方啊。”
官兵簇拥着老兵们来到训练场,向他们汇报演示如今的军事训练课目。擒敌拳虎虎生风、班组战术配合默契、捕歼战斗迅速高效,老兵们看得入神,仿佛在看当年的自己,不时发出点评:“现在的招式比我们当年更加突出实战。”
就餐时间转眼到了,新兵老兵排着队依次走进饭堂,丰盛的饭菜令大家赞不绝口。张治远介绍,这是5名炊事员独立完成,他们经过总队和支队的培训,个个都考取了厨师证和面点师资格。
饭桌上,老兵们小声和新兵交流着,“现在部队供应保障比我们那会好太多了,刚才看你们的武器也特别先进,我们那时候手里还都是‘万国造’呢!”龚强回忆过去,跟官兵们谈起自己当年剿匪肃特战斗和带领大家组织农副业生产的经历。这顿“团圆饭”越吃时间越长,老兵们品尝炊事班的厨艺,新兵们听着过去的战斗故事,共同咀嚼着“家”的味道。
一堂队史教育,老兵们一直未曾离开
座谈会上,老兵们兴致勃勃观看了中队建设纪实录像片,当看到中队先后圆满完成多次重大任务、连续17年被总队评为标兵中队时,老兵们喜得合不拢嘴。老兵们谈着过去的战斗岁月,令新兵们获益匪浅,座谈会一下子沸腾起来。
“那时候我们肩背手提,一跑就是四五十公里,有时候跑着就睡着了。”70年前,老兵朱元朗在宝山罗店报名参军,后来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时,朱元朗负责给前线运送物资。有一次,他送完两个炮弹回到防空洞,虽然洞外温度已达零下38度,但身上的棉袄还是汗湿透了,靠在炕炉上烘干衣物,因为太过劳累,合上眼睛就睡着了,直到屁股被炕火烧痛了才惊醒。
“当年,和我一同入朝的13名战友,只回来了6个。”回想起战场上生离死别,朱元朗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这个下意识的细微动作,一旁的新战士看在眼里,禁不住陷入了沉思。
老队长龚强接过话题:“我父亲很早因病去世,母亲与我相依为命……”在共产党的帮助下,他穷困的生活才得以改善。1949年10月,解放军在崇明征兵,铁心向党的龚老第一个报名参军,到三野三区队当了一名战士。
年轻战士们听得如痴如醉,中队长张治远拿起一张写着“万一祖国需要作为留念”的照片,向龚强询问起背后的故事。
那是个珍贵的定格,1954年的建军节,龚强在连队做完战斗动员,带着战士们咬破手指写下“血书”,并拍摄照片。照片上,人人目光如炬、面带微笑,胸前戴着徽章,一心报国、看淡生死。
遥望当年,虽然青春已逝,但保家卫国的情怀还在,以队为家的初心依旧。
一群耄耋老兵,一部尘封多年的队史
中队楼前,李博招呼官兵与老兵合影,老兵们的笑容在脸上荡漾出了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咔嚓”快门声响起,珍贵的全家福瞬间定格,那是弥足珍贵的纪念。
相聚时光短暂,临行前老兵们商量着要给老部队留下点东西——一段逝去的历史,每一位老兵都把自己珍藏的宝贝慷慨地捐赠出来,脸上的皱纹都带着幸福的味道。
“我要把我的‘口袋书’捐给老部队!”老兵龚惠生颤抖着从怀里掏出一本小册子放到托盘上。册子里写满了训练心得体会,尽管书页泛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依稀还能看见当年那个热爱本职、刻苦训练、勤于钻研的小伙子。
又一位老兵给中队送上礼物。“我还留着当年的超期服役证,现在我拿出来送给老部队……”老兵施安东,两次荣获“五好战士”,是专勤专训课目优秀“小教员”,原本当三年兵就要退伍,但因为表现突出,又多当了两年兵。超期服役的荣耀,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自豪。
龚强从口袋里拿出几张老照片,也放到托盘上说:“我年轻时,就喜欢拍照,保存着给自己留个念想……”
“这张照片写着民警二班全体同志友谊合影。”龚强指着一张照片说道:“好几个老战友都在里面,咱们部队原先是从公安部队改编过来的。”照片里的战士们英姿勃发,眼神里透出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龚强昂首挺拔站在正中间,看得出年轻时他就是连队的标杆和表率。
临行前,老兵们依依不舍,拉着官兵们的手勉励道:“大家要牢记初心使命,不忘优良传统,当好新时代的武警战士。”老人的深情寄语,像淙淙流水,润在年轻官兵的心里。
活动结束了,感动却一直萦绕心头。老兵们即将离营,营门哨兵庄严的军礼迟迟放不下手来,仿佛那些耄耋老兵,在寒风中一直未曾离开……
作者:何易 王蕾 杨相腾 李奎 胡思江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