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症,又被称为痴呆综合征,在当下非常普遍。患病老人或容易走失、或急躁不安,或容易出现幻觉,或不肯吃药或者洗澡……专业咨询和指导的缺乏、养老机构专业照护能力不足让长期照护中的家属面临着沉重的身心压力。如今,在长寿路街道,市民可以带着患病的亲人来到邻里中心进行免费问询和帮助。
宽广的大厅、设计多元而温馨的一个个问询室,走进宜昌路的邻里中心,温情扑面而来。
长寿路街道于2017年9月率先启动上海市首个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开始对于认知症分级预防进行探索,长寿路街道静明荟体脑激活中心于2018年成立,该中心主要针对潜在患病风险的老人。长寿路街道认知家庭支持中心于今天正式揭牌,未来将给认知症患病者提供多方位咨询和帮助。
上门筛选,找到认知障碍症患者
不论是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的成立,还是长寿路街道认知家庭支持中心的揭牌,都离不开上海剪爱公益发展中心的支持。成立于2013年的这家公益组织是一家关注脑健康,致力于认知症预防与早期干预的非营利组织,为轻度认知障碍人群提供教育、筛查与干预服务。
“是否存在重复相同的问题和陈述的现象?例如一天之内反复问同样的问题,吃饱了仍然说还没吃,重复找某样东西,甚至怀疑不在家的偷窃”“是否对活动或者嗜好的兴趣降低,例如本来爱外出的人,变得不爱出门或者过去常常进行的活动,现在变得没有兴趣?”对于甄别老人是否患有认知障碍,剪爱公益设计了一张采用了国际通用的AD8社区长者早期认知症健康测量表,挨家挨户上门让老人回答8个问题。如果老人回答“是”就记一分,“不是”或者“不清楚”就不计分,得分2分以上者说明存在认知障碍的风险。目前长寿街道已经对100多名老人进行了评估。
志愿者上门和老人结对
陆云花退休前是肿瘤医院的一名护士,今年二月份开始在长寿街道义务担任志愿者,曾经目睹辖区内的老人患上认知障碍症,或行动不便,或导致家庭困惑。她一直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们。如今,在上海剪爱公益发展中心的培训和组织下,她和街道内多名认知障碍症患者结对。
居住在长四居委会的退休教师葛老人是陆云花的结对者之一。陆云花至今清晰地记得,她第一次去葛老人家的时候,在门外介绍了自己,待葛老人开门之后,转身不认识自己了,再问一句“请问您是谁?侬叫啥?”
闲聊了几次之后,陆云花手把手教葛老人搭积木和七巧板。第一次教她辨别大三角形、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再逐步开始学习搭,几次下来,搭成功了。陆云花开始教葛老人可以开发智力的手指操、错位操……
在长寿街道,有许多和葛老人一样的认知障碍症患者,或表现为记忆减退,或说话词不达意,或思维出现混乱,年龄越大,患病的风险越高。多名和陆云花一样的志愿者主动上门和这些老人们结对。
每月一个主题,给老人带来丰富的课程
剪爱公益发起的勿忘我家庭支持中心每个月都会为认知障碍患者家属开展主题联谊活动,涵盖了脑健康讲座和照护技能培训,同伴互助,专家交流,服务参访,家庭喘息等服务体验。这个月19日,剪爱公益在朗诗常青藤养老上海城银路站提供了认知症非药物干预之音乐照顾体验。让老人们在节奏和旋律明确的音乐背景及讲师的带动下利用音乐配合复健动作的活动,此活动能吸引长者的注意力,并且促进长者彼此间的互动、表达能力及肢体活动功能,从而达到复健的目的。
作者:汪荔诚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