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从哪里来呢?以上海为例,目前建成区范围内,80%-90%的绿化建设,都是在废弃地、城中村拆迁、旧工厂搬迁等困难立地地块上开展,对绿化技术的要求更高。
何为“困难立地”?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城市土壤受到各类污染和破坏,微生物良性平衡被打破,加速了土壤恶化,土壤中养分不能被植物有效吸收,植物生长不良,植物对土壤的回馈改良作用弱化,土壤进入一种恶性发展循环,逐渐成为“困难立地”。
困难立地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植物无法很好生长,难以发挥应有的生态作用。比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使土壤中某类微生物死亡,土壤盐渍化,渐渐板结,植物生长不良,这时即使给土壤施用大量化肥,若干年后,也不能提升植物长势。
困难立地也绝非无药可救。增加土壤有机物和微生物类群,进而促进形成土壤微生物良性循环,土壤就具有了可持续提供植物生长的良性能力。
在上海市园科院,以研究员张浪为首的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医治城市困难立地,成功将城市困难立地分成3大类别12个类型——
自然型,主要是城市及其近远郊范围内,立地条件因气候、地质等自然因素主导,对林木生长造成障碍的生态用地。主要包括盐碱地、沙(荒)漠地、自然水木流失地、土层贫瘠岗地。
退化型,指立地条件因工业、工程建设、污染物排放等人为干扰因素主导,对林木生长造成障碍或使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受损的生态用地。主要包括工业搬迁遗留地、非工业整治遗留地、未利用废弃地或空闲地、受损湿地或水域、已建成低效绿林地。
人工型,则是林木立地在人类活动中完全由人工构建的生态用地或空间。主要有垃圾填埋场、立地绿化空间、地下空间覆土场地。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根据超大城市绿化土壤需求,创造性的提出“配生土”研究思路,通过添加不同的功能微生物菌群,强化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和环境调控能力,促进土壤快速形成较为丰富的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提高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抗性,显著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维持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健康质量水平。
在今天举办的城市绿色空间营建暨城市困难立地生态修复与绿化工程技术高峰论坛上,专家们表示,从长远来看,城市要加强规划引导,根据城市生态修复需要,修改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制定“城市困难立地绿化”实施计划,建立项目库,明确时间和阶段性目标;政府是“城市困难立地绿化”的责任主体,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统筹谋划,加强配套技术研发。在土壤出现“亚健康”症状早期,甚至在未出现症状前,就对土壤微生物进行微调,维持土壤良好生态,防患于未然。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支持,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林学会主办,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困难立地生态园林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上海城市困难立地绿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
作者:史博臻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