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作为市级五大重点整体转型区域之一的南大地区传出好消息——南大首发项目临港南大智慧城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这片热土驶上了全面开发建设的快车道。
首发项目临港南大智慧城地处南大核心,位于轨交15号线南大路站上盖,占地约2.2万平方米,容积率4.0,地上地下建筑体量约12万平方米,为商业办公综合体,是南大地区未来的“城市门户”,是南大提升品牌形象、增强产业能级、深化产城融合的引领性项目。项目由世界顶级建筑设计事务所Ennead设计建筑方案,两幢百米塔楼与一幢多层独栋组成的办公区域,以智慧楼宇、LEED建筑为特色,吸引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智能制造研发、3D打印、车联网、物联网等产业,以产业基金为引领的高端金融服务业,引领南大地区的产业发展、激发产业创新活力;裙房形成的商业区域,以沉浸式、体验式为特色,以产业聚集为主要依托,构建社交、休闲、运动、创新空间,打造AI赋能的高端体验性商业中心。项目计划于2022年竣工投入使用。
南大地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城西北角,位于宝山区大场镇,占地约6.3平方公里,紧邻沪嘉高速和外环高速,南接普陀桃浦,西接嘉定南翔。该地区曾经是上海重要的皮革化工和日用化工生产基地,共有企事业单位200余家,随着不少企业转型和转制后管理不到位,“厂中厂”现象突出,顶峰时期区域内共有多达3000余家租赁企业。整体产能低下和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引发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问题严重,同时也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给社会管理带来极大矛盾。
2009年,上海市将南大地区列入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了对该区域的综合整治。在过去的十年中,宝山举全区之力,发扬“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的精神,借势借力、多措并举,啃掉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截至2018年底,共关停高风险、高污染企业50多家,调整产业结构企业121家、关停租赁型企业3000多家,有效收储土地达8000余亩,综合整治工作全面进入收尾阶段, 呈现蓄势待发的勃勃生机。如今的南大,犹如中心城区“一块不可多得的大衣料子”,等待着一流的大师将其缝制成美丽、时尚的新衣。
随着上海市城市功能定位不断升级,南大地区的整体定位也经历了从“环境整治”到“生态先行”,再到“产城融合”的转变。南大地区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市建设新标杆,产业发展新高地、产城融合新示范”总体要求,全面由综合整治向开发建设进行转段。2018年5月宝山区与上海临港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区企合作,强强联手,共同落实南大地区整体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个地区要有好的发展,必须先要有一个好的规划。南大地区规划由世界顶级建筑师事务所——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编制,规划对标世界一流城市街区如纽约曼哈顿、东京六本木等,致力于将南大地区打造成为全球领先、国内典范的生态活力、智慧创新城区。规划535万平方米的建筑体量中,产业体量占230万平方米,形成10万产业人口,充分体现以产为主、产城融合,为地区引入强大可持续发展引擎。160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将整体开发、协同管理、共享使用。近40座各具功能和特色的公园,占到整个区域面积的40%以上,独特的生态景观和丰富的生态效益,支撑起宜居宜游宜业的典范。20余项专项规划着力将南大建设成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绿色生态、文旅特色区等一些列具有全球示范作用的城区。坚持景观和基础设施先行,将率先打造核心中央公园绿化景观系统,50余项基础配套设施构建生产和生活服务网络。
据宝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上海市产业总体布局以及五大重点转型区产业规划,结合宝山区产业地图,精准锁定南大产业定位:超前布局未来前沿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AI产业为标志,打造以车联网为特色、人工智能、芯片设计、互联网+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自2018年下半年起,已有近50家企业落户或确定投资意向。大量头部企业和极具创新性、成长性企业优先布局,将形成超过500亿元的投资总量,引领超过300家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相继入住,使南大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和互联网+高新技术产业高地,未来的南大将承载总部型企业约500家。
今后,南大地区将聚焦“一部五中心”的产业业态,通过“切入头部、嵌入链上、植入根系”的特色产业链方式,推动产业集聚、人才集聚、企业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使南大地区成为拉动宝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打响上海“四大品牌”和新时期、新时代上海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实践区。同时,宝山区也在研究导入文化、体育、教育、休闲等公共服务类产业,通过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项目,既丰富城市功能,积聚人气,也更好地构建产城融合的载体。
作者:邵珍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