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是渐进式的,是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更是有机生长着的——把握了这个核心,精细化管理的现实路径也渐渐清晰——她需要智慧,需要尊重,更需要协同和开放。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王林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案例:城市中过去的道路规范都是“单向思考”的,要有视距三角形,很大的转弯半径,能让车快速通过。如今城市街道的设计导则中,关注到了行人、车辆,乃至建筑的多维视角,在关注行车友好的前提下,让转弯车辆慢下来,确保行人的安全舒适,“这就是一种根本的改变”。
“精细化”不是万能标签,不能什么都往上贴,泛泛而谈精细化不利于聚焦问题、精准施策。
在上海,“绣花”的路径是有着“上天遁地”全域视角的。尊重二字,首先体现在一张泛感知的智能网络中。
以车流人流最为密集的南京西路为例,全路段部署感知器近600套,涉及窨井盖、电箱、果皮箱、道路扬尘、人流等五种管理场景,未来将扩展至16个。同时,实时接入商圈人流和市政、环卫、城管作业等数据,通过感知网络的自动化数据采集,政府管理数据汇集,加上互联网发布的商圈信息抓取等三方面数据实时汇入,实现了整个南京西路示范区域内全天候、全覆盖、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规范,在数据可表达的基础上实现可预测,防范和化解城区涉及精细化管理上的模糊及风险点位。
尊重二字,也体现在散布于城市角角落落以精细化为导向的微更新工程。
去除简单粗暴的“格式化”,在尊重城区、街区特质的前提下,引导城市自然生长、有机更新,激发其源源不断的内生活力。以衡复风貌保护区为例,引入“社区规划师”从最小细节入手,对标城市风貌最高品质,不断探寻人们心中“诗意的尺度”;同时设立社区规划师办公室制度,协助在街区生长全过程中彼此协调,及时把控细节,从专业、审美、治理三个维度强化社区的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管理修正,打造更多具有样本意义的适宜街区。
尊重二字,更需要在一个开放协同的大环境中不断修正管理形式、推进管理效果。
精细化管理,讲求“做一步、看两步、想十步”,更需要考量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加强宏观引导、整体把握,坚守一些基本的城市发展规律和原则。其次,要重视建设管理的过程——不单单以效率和结果为主,更要注重过程中的精细化思维与品质,特别是要培育灌溉未来城市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让社会各界携手解决、合力思考。
最后,精细化所要体现的人性化尺度亟需城市管理法规、制度上的不断更新完善和支撑,确保城市自然生长和有机更新始终有着“内驱力”,比如对于一些生活街区内的沿街商业店铺的规制,如何确保其既活跃城市生活、填补百姓需求,又始终处于有序适度、勃勃生机的状态中——就是一个鲜活的“绣花”命题。
作者:首席记者 顾一琼
摄影:赵立荣、叶辰亮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