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一片对过去缺乏敬畏的土地,会如何繁衍出新的生气。
在讲求“提高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效率”的当下,在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中那些“锈带”蝶变为“智带”的足迹,给了我们很多富有现实意味的启示。
这些“智带”的过往和气质禀赋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几乎都能看清楚:他们牢牢站在“过往”的根基上,留出足够的空间时间让历史与现代交融对话。卓见的眼界下,那些看似沉重的“锈带”没有被否定和抛弃,它们恰恰成了实现变革和腾飞的扎实起点。
只有致敬过往,才能让未来更充满想象。
历史延续、功能提升、创新融合,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助推器”
围绕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这一根本目标,城市中的这些“智带”始终坚持特色发展、接续发展、创新发展的原则。比如:注重发挥老厂房百年工业的深厚底蕴,敢于打破“围墙”,坚持修旧如故,嵌入科技创新元素,构建现代创业街区,为入驻企业提供“低成本、全要素、无边界、有生活”的创意化办公、全方位服务、零距离交流空间。
又如:适度保留工业遗存,融入文化及创新元素,在厚重土壤上酿出造梦的无限可能,成为人们品质生活、品质创业的代名词。
事实证明,恰是这些“看得到过去,望得到未来”的元素,实现了历史与未来、传承与突破、创新与发展的有机统一,形成了对知名双创企业和国际国内创新人才的强大吸引力,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众多创新企业和人才集聚。
搭建平台、构建生态、多元并存,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引力场”
如何将企业聚合度转化为区域创造力、竞争力优势?围绕这一核心任务,这些“智带”因地制宜展开探索——它们放眼国际,聚焦知识带动、辐射示范,通过吸引国内外创新人才近悦远来、构建知识外溢衍生产业平台、健全科研成果孵化网络等举措,实现了校企紧密联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创新驱动跨越发展。
比如:坚持平台共容、多元共存、自发共鸣、合作共赢的原则,开创了创新创业园区内各种企业各类人才混聚相邻、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并有序影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互相吸引的园区管理和布局新模式。
在众多“智带”内常有这样的生动案例:有企业最早从事传统沙盘模型打造,在受到园区内众多大数据企业的影响,启动了“基于数据的业务模式变革”,在短时间内迅速转型为科创型企业,不仅创设出业内独特的“数字化模型展示”,并拥有了多项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还有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服务的创新型企业,因其重点服务客户在创新园区安家落户,因此也将企业总部“挪”进创新园区……
完成集聚,这只是第一步。“智带”特别注重打造出一个单一与多元、局部与整体融合共存的“创新生态圈”。在这里,你可以更便捷地找到“创新的伙伴”“所需的资金”“产业的上下游”。有企业这样生动“点评”:在这里喝杯咖啡,都会遇上你可能需要的人。
主动作为、优质服务、跟踪问效,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催化剂”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是城区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也是提升城市能级的基础。新时代如何激发新的生产力?城市中的“智带”有着新体会——它们时刻牢记自身职能使命,坚持一如既往地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一线服务、便捷服务、全程服务,在当好企业“店小二”的基础上,努力成为企业的“管家”,为政企合作和双创平台在园区内落地生根夯实了基础、架起了支点、系紧了纽带。
实践中,有的园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模式,重点打造了人才培养、法律咨询、政策扶持、融资评估、市场营销、品牌推广、园区管理等各项专业化服务窗口,使得双创企业从初创、成熟到产业化都能得到“接力式”扶持,企业更能直接享受到政府机关的“一站式”服务,“零跑腿”成为现实。
有的园区,发展大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从而提供精准服务,致力于做一个有“情”的园区——从政务服务、孵化服务、商务服务、投融资服务、健康服务等方面为企业及人才服务。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优势在云端建立App对接各类服务资源;同时率先集中开建数千套租赁住宅,并联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企业,围绕智能安防、智能物业、智能家居、智能生态等,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嵌入租赁住房项目,让这里的企业和人才更有获得感。
作者:顾一琼
编辑:顾一琼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