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今天下午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研究处理《上海市水资源管理若干规定》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执法检查发现,全市3158条段黑臭河道全面消除黑臭,居民区雨污混接改造情况亟待改善。
去年9月起,市人大组织开展《上海市水资源管理若干规定》的执法检查工作,并形成执法检查报告,提交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既充分肯定了本市水资源管理工作,又客观中肯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市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认为,从今年上半年的检查情况看,本市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结合推进《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全力采取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去年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指出的问题都在积极整改落实之中,本市水环境治理的目标更加明确,各项工作推进更加有力,水环境质量加快改善。
截至2018年底,本市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76.7%(国家考核目标为2020年底达到78%),较2017年上升17.6个百分点。其中,20个国考断面全部实现水质达标,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90.0%,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指标要求;全市3158条段黑臭河道全面消除黑臭,河湖劣V 类水体比例从2018年初的38.7%下降至18%。2019年以来,全市水环境质量呈现进一步向好趋势。
执法检查组发现,雨污混接改造和市政泵站放江污染治理难度较大。《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九规定,城镇污水应当集中处理。上海由于排水设施建设历史较长,过去大多采取雨污水合流制,造成不同时期、不同标准的排水系统同时并行,雨污水混接的现象较为突出,大量污水混入雨水管道,未经处理即排入河道。执法检查发
现,一些现在实行分流制的地区雨污混接情况量大面广,市政、企事业单位、沿街商铺和小区雨污混接现象普遍,小型餐饮单位、洗车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管道等情况也比较多见,彻底摸清雨污混接点位有一定难度。目前排查出的2万多个雨污混接点,仍有1万多个点位尚未完成改造,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在居民小区,由于工程推进难度高,资金需求量大,改造进展较慢,预计到2020年底才能基本完成。
由于雨污混接普遍、初期雨水和城市面源污染程度高、市政泵站截污设计要求偏低等原因,市政雨水管网内水质较差,导致因防汛排涝需要进行泵站放江时,常引发河道水质明显下降。在中心城区,泵站放江成为河道水质反复的最主要原因,一次放江,河道水质通常要十多天才能恢复。目前,虽然本市市政泵站90%以上开展了旱流截污改造,降低了放江频次,但因上海地势原因,加上管网能力不足,市政泵站始终处于高水位运行,而这部分雨水又无法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雨天放江污染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2018年,中心城区泵站总放江量仍超过2亿立方米。受市政泵站放江、雨污混接等影响,建成区河道间歇性黑臭现象时有发生。
此外,执法检查组还发现全市仍有约四分之一近25万户的农村生活污水未实现收集处理,基本上仍是直排河道;污水、污泥处理能力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污水处理能力总量不足和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并存,污水收集处理系统间调配转输能力不足,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
执法检查组建议,今年在推进《上海市排水管理条例》修订过程中,将这些短板问题的突破作为立法重点,力求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提升管水治水的水平。
作者:祝越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徐晶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