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4日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市财政局局长过剑飞受市政府委托,作了《关于上海市2018年市级决算及2019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2018年,全市各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在此基础上,财税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和市级决算情况总体良好。
报告汇报了2018年市级“三公”经费的支出决算情况。2018年,市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5.94亿元,比预算数减少1.46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67亿元,减少0.15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3.54亿元(其中,购置费1.25亿元、运行费2.29亿元),减少0.76亿元;公务接待费0.73亿元,减少0.55亿元。
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08.1亿元,为预算的100%,比2017年(下同)增长7%;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51.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1%,增长10.7%。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62亿元,为预算的100%,增长6.5%;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91.8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7%,增长26.2%。2018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2095.4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7.1 %,增长6.9%;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2351.9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5%,增长15%。其中: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612.7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7.5%,增长1.2%;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538.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增长47.6%。2018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48.1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12.3%,增长23.3%;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21.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2%,增长22.4%。其中: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1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8.4%,增长33.3%;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97.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3%,增长27.4%。2018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429.7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5%,增长6.4%;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951.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2%,增长10.2%。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本年收支结余478.2亿元,年末滚存结余4989.3亿元。
报告还汇报了本市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情况。截至2018年年底,本市发行的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余额为2603.9亿元、专项债券余额为2362亿元。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核定本市2018年底的政府债务限额为7703.5亿元。经财政部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年报审核,截至2018年年底,本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5034.9亿元(其中:市级712.8亿元、区级4322.1亿元)。按审计口径计算的2018年年末债务率为41%,规模总量适度,风险总体可控。
报告指出,2018年,本市各级财政部门坚决贯彻中央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市人大有关决议、审查意见和批准的预算,聚力增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促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着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有效地促进了上海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财政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全面贯彻市委《关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安排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98亿元、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地方配套资金44.9亿元、国家实验室能力培育资金2.7亿元等财政资金,着力加大对大科学设施、科技重大专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坚、高水平研究机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四大品牌”和人才高峰工程建设等高质量发展重要领域、重点区域、重大战略性项目的财政投入力度,从财政政策上鼓励、引导和支持融资租赁业在沪集聚创新发展,并对符合条件的51件创新产品实行政府首购政策,着力拓展政府采购支持国产设备的政策导向功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持续增强;将上海自贸区专项发展资金规模从原来的24亿元扩大到40亿元,从税收政策和资金保障上确保首届中国“进博会”圆满成功,聚力支持在省际道路对接贯通、协同创新网络共建共享等方面深化合作,加快构建与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相配套的对外贸易投资合作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财政投入机制,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与上海自贸区、“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联动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
二是营商环境改革实现新突破。更加注重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来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全面落实国家有关下调制造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增值税税率、退还部分企业期末留抵税额、扩大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实施阶段性社保降费等政策措施,全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超过500亿元;聚焦支持以“一网通办”为重要标志的“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公共支付平台建设,初步实现公共数据从以部门管理为中心向以用户服务为中心的转变;认真落实本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7条”,安排20亿元用于支持组建上市公司纾困基金,并将本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的总量规模从50亿元扩大至85亿元,进一步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网络,商业银行对各类科技型和“专精特新型”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倾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三是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持续推进轨道交通线等重大工程和重点区域建设,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向郊区特别是财力困难区倾斜,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将本市城乡居民低保补助水平从每人每月97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70元,适当提高重残无业人员等特许救济人员和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对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按该单位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给予稳岗补贴;支持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从徐汇、普陀、金山扩大到全市其他各区;继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范围从2所扩大至7所;设立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落实公益性文化、体育场馆运行和开放经费14.9亿元,大力推进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创产业发展;统筹推进历史风貌保护、城市有机更新、旧区改造和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加大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公共安全和河道黑臭全面稳定消除、垃圾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等城市补短板弱项的财政支持力度,推动智慧政府、网格化管理、智慧公安三大信息平台的有机衔接,推动“五违”整治向“无违”创建转变,社会治理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四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财税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出台本市环境保护税收入划分改革方案;加快推进财政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和重点支出项目库建设,加强中期财政规划与年度预算有机衔接;坚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与政策优化完善相结合,加快构建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市各区和部分符合条件的乡镇,全面执行公务卡和现金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首次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了本市国有资产综合报告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专项报告;着力完善与职能调整、机构编制相适应的预算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机构改革任务顺利落地实施。
五是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强化。进一步扩大预算评审范围,预算评审的制度化、机制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对33个涉及重要民生、重大支出的项目和政策实施重点评价,并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重点项目的绩效评价过程进行现场指导监督,各部门、各单位的绩效理念和预算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预算与绩效管理的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首次选择部分金额较大、社会关注度高、代表性强的教育、科技、卫生、交通等领域31个重点支出项目,将项目的基本情况与部门预算一起向社会公开;首次将各市级主管部门重点支出项目绩效自评价报告的结果汇总和10个市级重点支出项目绩效的评价报告,作为市级决算参阅材料提交市人大,并在会后向社会公开,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公信力进一步提高。报告还对2019年上半年本市政府预算执行、财政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作了简要汇报。从收入情况看,上半年,本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进中固稳,坚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落实“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全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四本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80.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0.1%,为预算的60%。从支出情况看,上半年,为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复杂变化,促进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本市各级财政部门着力加强预算支出执行全过程管理,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88.3亿元,增长2.1%,完成调整预算的50.9%。
报告指出,今年以来,本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和审查意见要求,认真落实十一届市委六次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各项部署,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深化财税改革,财税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中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下半年,本市各级财政部门将按照十一届市委七次全会的总体部署,根据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审查意见和本次会议要求,加力提效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多渠道开源节流,重点推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全力以赴支持加快落实“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二是着力支持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三是进一步支持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四是大力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改革;五是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和国有资产管理。
作者:祝越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徐晶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