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的品质高低,关乎着每一位老人的“贴肉”感受。光有适老化程度较高的医疗器械、日用品显然远远不够,护理人员的素养水平也十分关键。
在今天的老博会现场,有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53岁的护理员陈广荣阿姨兴致勃勃地立在“记忆家园”的展板前为参观者们介绍着一位位认知症老人的感人故事。七年前,她在虹口区银康老年公寓接触到了第一位认知症患者,那是住在她家楼上的80岁老人。七年过后,陈阿姨依旧在这里,护理着一位位认知症老人。
“我没这么伟大,一开始想做两个月义工就走了,没想到最后一留就是七年。”陈阿姨回忆起当初的想法和如今的选择仍然觉得是缘分所至。当时,陈阿姨的父亲刚刚去世,一时之间,她有些走不出来,就想到养老机构做义工。一开始,陈阿姨为自己定下的时限是“两个月”。却没想到,真正开始接触这些老人,却就此放不下了。“虽然他们有些是失能失智老人,但只要你对他们好,他们都是知道的。”谈起这些让她感动的老人,陈阿姨的眼眶有些泛红。她的想法很简单,在她还能陪伴他们的时候多陪伴一些。于是,这份工作一做,就是七年。
2018年开始,上海连续两年将改建1000张认知症老人照护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陈阿姨所在的银康老年公寓承担了虹口区内建设70张认知症床位的任务。于是,住到老年公寓的认知症老人渐渐多了起来。
护理这些认知症老人麻烦吗?一提起这个,陈阿姨有满肚子的牢骚要发。有不停抢玩具的老人、有一直暴走的老人,也有喜欢静坐的老人,这些认知症老人几乎一个人一个脾性。陈阿姨所在的护理团队采取的办法是,先将这些老人“分类”,再为其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包括音乐疗法、游戏疗法等。
近期发布的《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中提出,今年上海将启动首批20个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这些认知症老人将有机会从老年公寓中走出,到友好社区里体验更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作者:王嘉旖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