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十三届市政协工作的开局之年。忙也成为这一年政协委员们履职尽责的常态。而委员之“忙”,贵在忙而有序、忙而有效。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履职尽责的一条重大原则。围绕中共上海市委交办的6项任务开展重大课题调研,结合实施年度协商计划开展10项重点课题调研,市政协去年共开展各类调研活动400多次,调研对象1200多个,收集各类问题1000余个,征集各类意见建议500余条。
数字的背后,是政协以调研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更是以调研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实效。
深入反复调研,沉到基层找问题
“不亲身感受,不知道这里的条件有多艰苦。”冒着11月的秋雨,在老城厢福佑地块狭小的弄堂中,多名政协委员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是黄浦区余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旧改地块,二级以下旧里房屋占比超过95%,同时也是上海老城厢历史风貌保护区的一部分。
为拆解老城厢风貌保护和旧改症结,课题组历时4个月,经50多次专题调研,对老城厢风貌保护和改善民生提出对策建议。光是福佑地块,委员们就反复走访了十多次。
这是2018年市政协沉入基层、开展重大课题调研的一个缩影。
2018年1月31日,新一届市政协正式履职后第四天,就召开了大调研动员部署会,吹响调研号角。这一年,位于北京西路上的市政协门口,常有几辆大巴停在此处,载着政协委员们兵分几路,沉到基层找问题、求对策。炎夏,委员们步入奉贤、金山的乡间田头,和村民面对面拉家常,从中探寻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问题;暴雨中,委员们深入老城厢的居民家中,倾听大家对于旧区改造的诉求和意见……
这一年,政协晒出的调研成绩单包括:6项重大课题,主题分别为“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以及聚焦“老、小、旧、远”民生痛点难点的“旧城改造”“乡村振兴”“社会化养老”“幼托服务”;还包括“抓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机遇”“推动科创中心建设重大举措落实落地”等10项重点课题调研;市政协还牵头长三角地区政协围绕“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开展联合调研;各专委会结合自身工作开展了一系列调研。
一年下来,一本本密密麻麻的调研台账、每个专委会平均近百期调研简报,市政协将“广听民意、广集群智”做到极致。
聚焦难点痛点,回应群众急难愁盼
聚焦民生热点,回应百姓呼声,这是人民政协履职的主要方向之一。不难发现,2018年市政协6项重大课题中,“老、小、旧、远”等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最为委员们牵挂,他们通过专题调研、专题协商、提交建言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为民生幸福鼓与呼。
从2018年的优秀提案中,可以看到政协委员们对于这些民生痛点难点问题提出的“金点子”——
针对上海老龄社会的问题,委员们提出进一步完善上海失智老人家庭照护体系的建议;针对“小”,委员们高度关注幼儿托育服务、小学生放学后托管等问题,通过扎实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旧区改造和历史风貌保护的关注贯穿全年,委员们提出了寻求历史风貌保护和改善居住条件双赢的建议;委员们还立足上海城乡发展实际,为远郊建设提出创新思路和对策……
调研本身也在推动一个个实际问题得以有效解决。2018年伊始,市政协文史委在调研中偶然获悉位于浦东新区高行镇的曹氏老宅建筑群因旧改而面临拆迁,部分委员立即联名提交了关于保护曹氏老宅建筑的提案,呼吁将高行曹宅列入历史文化风貌街坊,相关建议得到浦东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采纳。几个月后,浦东新区就将其列为文物保护点。
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2018年,市政协积极探索创新监督性会议机制,就“深入破解难题瓶颈,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大举措落实落地”议题,首次举行专题监督性常委会议;就“破解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难题”议题首次召开专题监督会。
在这两个“首次”中,市政协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全力推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这也是十三届市政协履职一年来的缩影——坚持寓监督于协商、视察、提案、调研之中,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改革举措、重要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通过调研视察发现问题,围绕履责不力提出批评,针对存在问题督查改进。
作者:本报记者 周渊
编辑:孙欣祺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