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孩子选的兴趣班,孩子们真的感兴趣吗?孩子眼中的城市交通安全隐患有哪些?儿童文化作品是否适合儿童?日前,上海市妇联、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上海新闻广播联合主办的“我的城市我做主——聆听儿童声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儿童论坛在广播大厦举行。论坛上,孩子们走台,围绕“我的家庭我参与”“我的安全我倡议”“我的生态我探索”“我的文化我欣赏”等主题,和专家们互动探讨如何构建儿童友好型城市。
在《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本市将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一年来,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以儿童视角探索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对此展开调研,邀请儿童参与其中,论坛便是其中一项实践。
在调研中,市科学育儿基地从“安全与保护”“健康和社会服务”“教育资源”“家庭生活”“儿童参与”“娱乐休闲”等6个角度切入,共发放3600份问卷。调查覆盖本市四个区,有12所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生参加,受访年龄跨度为8-18岁。结果显示,在本市儿童眼中,上海城市“儿童友好度”综合评价中等偏上,总体得分2.84分(评估分以0-4分计分)。
在调研的6个维度中,评价得分最高的是“家庭生活”(3.21分)、“安全保护”(3.13分)、“教育资源”(3.1分)领域,“儿童参与”(2.31分)领域的评价最为消极。在“家庭生活”维度中,儿童最不满意的方面是家庭与邻里之间互动太少(平均得分为2.57)。在“安全保护”和“娱乐休闲”两个领域,低龄儿童(12岁以下)的满意度显著更高,给予高分的比高龄儿童(15-17岁)高出27.1-28.2个百分点。在“儿童参与”维度,孩子们的评价普遍较低,且城乡差异较小;而对“安全与保护”维度的评价普遍较高,且呈现较高的城乡差异。
根据调研结果,市科学育儿基地建议,应重点关注“健康和社会服务”“儿童参与”及“娱乐休闲”这三个维度的环境创设;进一步倡导儿童参与意识,根据儿童认知成熟度的差异,聆听不同年龄层次儿童的心声;社区应提供更多鼓励、吸引儿童参与社区规划、建设的机会,提高儿童参与水平;在“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过程中,进一步作精细化的调研,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处境的儿童,进行精准化的资源再配置和再投放。
作者:李静
编辑:朱伟 李静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