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保生前参加战术协同演练。赵磊摄
9月2日,延安籍退伍老兵高鑫匆匆走下火车,来不及卸下行囊,第一站就来到了甘泉县劳山烈士陵园。他摘下胸口的大红花,轻轻放在战友李保保的墓前,一个标准的军礼后,泪如泉涌:“班长,我来看你了!”
烈士李保保,生前是武警上海市总队机动二支队特战一中队班长。2015年以来,两次奔赴边疆担负驻训任务,积劳成疾、罹患胃癌。今年4月,年仅26岁的他离开了他牵挂的战场。这位年轻的战士,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 1次;今年 7月,被武警部队追授“中国武警忠诚卫士”奖章。
李保保走了。但直到现在,他的床铺每天都有人打扫,被子依然是标准的豆腐块,一切并无二致。床头的红色标牌上,李保保的名字位列第一、显示在位,只是名字外加了黑框……
从老区青年到特战尖兵
甘泉县是革命老区,长征时期毛泽东同志在此发表过著名的雪地讲话。李保保的爷爷是参加过陕甘宁边区自卫武装的老革命,之所以给他取名 “保保”,就是寄予着保国保家的期望。
2010年 12月,刚满 18岁的李保保报名参军。但如愿穿上军装的他发现,现实与梦想差距很大——李保保天资并不是很好,身子薄、底子差,尽管拼了命地练军事、练体能,但依然素质平平。李保保心里明白,想当好一个兵需要他“跑步前进”。
2012年的一天,中队接到通知,支队要挑选一批训练尖子到特勤战中队。苦练一年多的李保保终于得到机会的青睐——经过层层选拔,他从100多名候选训练尖子中脱颖而出,如愿成为一名特战预备队员。
特战300米障碍,战士们称之为“魔鬼赛道”。刚开始,每次训练李保保都垫底。操课带回后,李保保对指导员李峰说:“指导员,你放心,就是死,我也要死在这里!”李峰为之一振,他知道这个兵身上,已经有了一股特战队员永不服输的韧劲。
起点低、自我要求高,在转正这条路上,李保保付出的要比常人多得多:每天早晚各一个5公里,每周两次10公里越野,体能技能训练加码、再加码!最终,李保保完成所有预备训练课目考核,曾经的“大敌”——特战 300米障碍,他创造了2分21秒的预备队纪录,就此正式成为一名特战队员。
2015年4月,中队受令去西部某地驻训任务,李保保第一个递交请战书。他向家里解释:“我是一名军人,部队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2016年11月,休整不到半年的李保保,再次请战奔赴战场。
不去战场走一遭,不算合格兵
在边疆担负驻训任务,就相当于站上了战场。
一次,一个犯罪团伙制造事端后企图外逃。接到报警后,指导员李峰带着李保保等特战队员火速追击。突然,一条十多米宽的冰河横亘眼前。河面尚未结冰,河水寒冷刺骨。李保保咬着牙和战友直接入水。河水的寒气刺入骨髓,直冲脑门,脸颊因为突然的降温不受控制地剧烈抖动着。上了岸,好像是捡回了一条命,冻僵的双腿还不能打弯。此时,犯罪分子突然拿着砍刀从左侧向队员们袭来,企图同归于尽。李峰抬枪果断击发,一枪毙敌。听到枪声后,其他犯罪分子像发了疯似地向李峰扑来。李保保从侧面果断采取火力压制,边抵近边射击加以掩护,其他队员乘机快速强攻,一举拿下了犯罪分子。事后,李保保笑着对李峰说:“指导员,手握钢枪往前冲,这不就是战士的本能嘛。”
在边疆驻训的日子里,李保保每一分钟都是枕戈待旦。其间,胃病时常来袭,只是李保保从未当回事,每一次都是顶着胃部忍着。一天,在边疆训练回程路上,滴水成冰,可李保保却满头大汗,脸色苍白。回来脱下装备,交了枪,他瘫坐在地上,动弹不得。因胃部疼痛难忍,他最终被送到了附近的村卫生所,被诊断为胃溃疡。病情稍有缓解,他就吵着要出院,队领导只好让他归队静养。
营区警报骤然响起。“有情况!”正在床上养病的他猛地弹起,按照战斗着装出发。回程路上,李保保顶不住剧烈的疼痛,倒在了路上。三天后,拿到李保保病理切片报告的排长魏逸博有些发懵,手中的纸张上面清楚地写着:胃部恶性肿瘤,建议转院治疗。
在病床上,依然是不屈的抗癌勇士
胃癌晚期!医生告诉支队领导,李保保病情严重,可能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了。
武警上海总队医院重症病房前,保保年迈的父亲佝偻着身子趴在门上,隔着玻璃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儿子,心痛的泪水顺着岁月刀刻的皱纹直往下流。
起初,住院的日子让李保保很不舒服。后来,他央求陪护战友邵引路将中队周表张贴在床头,每周定时更换。治疗间隙,他就照着周表训练。他告诉邵引路: “我要是不练,回中队就要拖大家后腿了。”
可是,癌症那种撕心裂肺的疼,把李保保折磨得直不起身子,连下床走路都成了一种奢望。后来,李保保的病情已经不乐观,转到东方医院。那天,东方医院肿瘤科主诊组组长周俊清晰地记得,李保保不是坐着轮椅,而是自己走进来的。这时,李保保离生命终点只剩下最后一个多月。
4月20日晚上,李保保精神突然变得好了不少,他让邵引路翻开自己的日记本,断断续续地口述:“我……想回中队去……”这是李保保最后的遗言,也是一名战士对回归战位的渴望。
退伍老兵桂建荣闻知李保保生命垂危,特地赶到医院想见他最后一面。病床前,一声“李保保”,重度昏迷靠仪器维持的李保保像得到感应一般,突然张口回应:“到!到!到!”谁知,这几声回答,用尽了他最后的气力。4月24日15时38分,与病魔抗争了370多天的李保保,与世长辞。
7月底,李保保被武警部队追授“中国武警忠诚卫士”奖章,追记一等功,武警上海市总队掀起向李保保同志学习热潮。他的故事被编排成舞台剧和歌曲面向武警官兵演出,他的事迹在支队警史馆陈列布展,各中队的宣传展报和电子视窗中处处都有他的名字。李保保走后,床铺一切如旧,每天都有人打理;每次点名中队呼点的第一个名字永远是李保保,全体官兵齐声答:“到!”支队政委李杰说:“李保保从未离去,永远跟官兵在一起!”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甘泉县烈士陵园里凭吊的人群络绎不绝,碑前摆放的鲜花从未枯萎。李保保中学时的老师吴安平在墓前放下鲜花后难掩悲痛,流着泪说:“八年前,挥手送别时是个懵懂少年;八年后,相逢再见时却是英雄长眠。”
作者:本报记者 何易通讯员 陈超 杨相腾
编辑:周辰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