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芹。(受访者供图)
一个当初背井离乡的江苏姑娘,从没有停止过自我拼搏和帮助别人,她用了25年时间,从“打工妹”成为“新上海人”的励志模范,她的名字叫朱雪芹。作为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始终没有忘却自己的初心:为农民工权益鼓与呼。在全国人大完成履职使命后,她又有了新的基层身份: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接待员,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做着新的努力。
朱雪芹出生在睢宁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因为家境贫困,她17岁读高中时就被迫辍学,1995年跟着二姐来到上海,进入中日合资企业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打工。进厂后,朱雪芹被安排在车间做西裤裤腰。第一天,她只做了50件,而带教她的师傅做了550件。于是,她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保证每天2小时学习时间,练习操作技术和补上高中文化课程。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由于工作表现出色,朱雪芹两次被公司选送到日本研修工艺技术和企业管理。学成归来的她,带领同事们在公司“一见棒”产品的操作工艺和质量管理上下功夫,摸索出西裤“80道精细工艺操作规程”“2800秒出成品分秒法”等流程。企业每年出口服装100万件,“一见棒”产品连续18年蝉联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
2008年3月,朱雪芹以上海市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出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她根据农民工流动性大、收入较低以及社会保险少等情况,向大会提交了一份议案,希望有关部门能为农民工制定全国联网的社会保障制度,除了原有的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险外,还应包括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养老保险金应该能随农民工异地就业及时转移。
朱雪芹广受信任,越来越有知晓率和口碑度。2016年4月,她在普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内开设了“朱雪芹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建立定期接待制度,并力争“零门槛”应援尽援。她坚持每月定期接待,同时安排专业律师坐堂和专职人员受理,提供无偿的协商、调解服务,协调不成但确属侵权且符合条件的,则提供免费代理仲裁或诉讼服务。
“壮志未酬不回头”,用朱雪芹的话说,作为农民工的代表,扎根基层、服务大众是自己未曾改变的使命。三年来,朱雪芹和同事们有序推动基层职工法援服务站点设立,推动街镇工会与各部门建立劳动争议联合调处工作制度,共同化解劳动争议。今年上半年,各法援站点共接待来访来电咨询412件、689人次;提供代书、参与调解、代理仲裁、诉讼案件285件,“雪芹维权”已结案301件、共挽回经济损失976万余元。
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运行三年多来,朱雪芹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也更清晰地认识到今后的职责和使命。她说,职工法援工作要立足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要让职工群众特别是农民工兄弟姐妹感受到工会就在他们身边。
作者:本报记者 祝越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