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资料照片)
“站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当36岁的刘宏来到世纪之交的浦东时,经历了最初十年艰苦创业的外高桥正迎来一轮发展的关键期。“不能辜负这些开发前辈”,深受触动的他立下奋斗决心:要建就要建成保税区的桥头堡。
扎根整整20年,刘宏已成为开发“老兵”,外高桥这片热土也实现了快速成长,不仅是国内经济规模最大、业务功能最丰富的海关特殊监管区,还升级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一大核心片区。
“我感到非常光荣,”刘宏向记者吐露心声:“能为我们国家、为上海、为浦东作贡献,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刘宏在保税区的第一个职务是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招商引资工作。这是保税区的第一家开发公司,开发建设的任务很重。他带着满腔热情,跑客户、引进项目落地,跑工地、管好建设品质,跑部门、争取有利政策。
在外联发公司工作十多年间,他走遍了园区每一寸土地,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倾注了智慧与汗水。第一家物流分拨中心、第一家营运中心、第一家亚太营运商……保税区几乎所有功能创新,都是公司根据入驻企业需求,率先向政府提出,并配合政府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刘宏说,开发公司就好比是紧贴企业的“触角”,通过开发公司,一方面各项政策、功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落实,另一方面政府能够及时、准确感知园区企业普遍面临的发展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和功能创新。
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从保税区到自贸区,如何抓住这一前所未有的机遇、实现转型发展?实干为要,刘宏带领团队一起探索实践。
美国药典委员会中华区总部,自2014年搬迁至外高桥,实现了“三级跳”,业务规模迅速壮大,成功在区内“生根发芽”;全球领先的汽车座椅及内饰系统供应商丰田纺织集团中国地区总部在外高桥落成……“我们通过发挥全产业链服务优势,引导跨国公司业务向研发、维修、检测等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刘宏点出了“培育”的关键——把产业链做深做专。
在外高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家家小小的贸易公司,如今都逐步成长为地区总部、营运总部。
2016年2月,刘宏成为外高桥集团股份公司这一拥有7000名员工、超300亿元资产的国企掌舵人。他的眼光不再局限于外高桥保税区的10平方公里,而是要为落实国家战略、推动浦东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努力。
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 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刘宏和他的团队已准备着抓住这次改革机遇,打破一些制度瓶颈,让更多先行先试尽快落地。
作者:本报记者 唐玮婕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